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628568.com--問答社區(qū)】
《美國工廠》以2008年金融危機,通用汽車在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整個社區(qū)陷入蕭條為背景。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集團,接手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將其改為玻璃制作工廠并雇請上千位藍領美國員工的故事。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美國工廠》觀后感供大家參考選擇。《美國工廠》是美國上屆總統(tǒng)奧巴馬投資的一部紀錄片,記錄的是福耀玻璃集團在美國的開廠情況。看完電影,有幾個場景讓人印象比較深刻。
1、福耀開廠,歡呼雀躍
福耀玻璃準備接手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個破產(chǎn)公司,這個公司已經(jīng)破產(chǎn)幾年了,工人全部下崗沒有飯吃,一聽有中國公司在這個開廠,而且能安置2000左右的人口就業(yè),他們都很高興。
有一個女工人在下崗期間就住在姐姐家的地下室,除了電視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當福耀玻璃開廠以后,他進入福耀玻璃工作,自己也住得起480美元的公寓了。
有一個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了20年的員工,通用倒閉后,自己的生活難以為繼,是福耀又讓他過上了中產(chǎn)生活。
2、中西不同管理文化的沖突
福耀準備建廠,美國的工會就要進入,福耀總裁曹德旺明確表示,如果工會進來,他們馬上關廠。語氣之硬,讓工會不敢貿(mào)然進入。
剛開始工人干的還特別高興,后來蜜月期過了以后,他們開始對福耀不滿意,又開始支持工會的進入。
工會進入到底對企業(yè)好還是不好呢?
用影片中每個工作人員的好說,并不好。一個女員工說:工會進來只會讓那些混日子的人受益,而自己認真優(yōu)秀工作的人卻不能受益,只能和他們一樣。
工會進來以后,福耀就不能直接雇傭工人了,也不能和工人直接對話了,只能通過工會招聘工人,按照美國的標準支付工人的工資,同時還要給工會一定的費用。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的工會其實很官僚,也是收錢辦事,看起來是為了工人爭取應得的利益,但實際上會損傷各方的利益。
因為一旦企業(yè)不能直接管理、招聘工人,就不能與工人直接對話,不能激發(fā)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工人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責任心,沒有上進心,都在混日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很難盈利,企業(yè)盈利不了,如果再向通用汽車一樣關掉,這樣不管是對企業(yè)還是對藍領工人都是很不利的,兩敗俱亡,只有作為工會的中介撈到了好處。
3、趨勢很關鍵
在文中的最后,有一段情節(jié)就是很多地方都要采用機械手臂取代工人,因為他們效率太低。也就是說,在很多時候,工會和企業(yè)爭來爭去的,都爭不過科技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趨勢。
在影片的最后,有這么一句話:在過去的十幾年,在職業(yè)培訓方面的投入太少。
02 自己的感想
當我看完這部記錄片以后,自己也有很多感想,主要有兩點:
1、人要未雨綢繆
一個在通用汽車工作了20年的員工,通用倒閉后,自己的生活水平立刻下降。我覺得這是他沒有做好長遠規(guī)劃,做好理財,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到四五十歲,你還不能在睡覺時候也賺錢,你就活的太失敗了!”
這句話說明了未雨綢繆、理財?shù)闹匾?,人要再最能賺錢的年齡努力賺錢,同時也要理財,否則如果到了快退休時,沒有其他收入,僅靠退行金是很難過上衣食無憂的有最嚴的生活。
2、人要終身學習
科技生產(chǎn)力不斷的發(fā)展進步,人要持續(xù)學習,如果不學習,很可能被趨勢甩在身后,被社會所淘汰。
持續(xù)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為自己能在日益快速變化的時代生活的很好,不像韭菜一樣被割,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別無他法。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紀錄片,首先我先說下我對紀錄片的看法,紀錄片是電影的一種類型,以一種寫實的方式記錄一些影像,但是寫實的東西不代表客觀中立的真相,一個個鏡頭也是人拍出來的,那么就不可避免帶有導演的主觀傾向,那么導演為什么這么拍,為什么奧巴馬會買下來,會有什么樣的政治傾向,這些我都不想談,我只想談談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觀后感。
今年是2019年,我們剛剛度過了祖國母親七十周年華誕慶典,看完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大閱兵,而我自己也將迎來三十歲的生日,子曰,三十而立,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小我和大我的關系,這個時代的聲音是如此的嘈雜,小我如何立?
在過去的七十年中,中國是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也許賦予那個時代的普通人最大的想象力,也想象不到今天的普通人也能有如此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我們走過了活下去,站起來的階段,現(xiàn)在應該是走在強起來的路上,大我是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離不開億萬小我的努力,所有的小我也獲得了回報。社會的組織架構也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變化,如果說最開始小我的共識一致,現(xiàn)在的小我的追求已經(jīng)發(fā)生了分裂。少部分小我猶如坐上了飛機,獲得了較大的回報,大部分小我獲得了大小不一的回報,在過去讀了很多成功學的書籍,現(xiàn)在回頭看,幾乎沒有復制的可能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是民族屬性以及階級屬性,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這么劃分成四種,中國資本家,中國工人,美國資本家,美國工人。
資本其實是沒有國界的,資本是逐利的,短期可以投資虧損,但是長期的目的一定是要盈利的,這并不以曹德旺本人的意愿所轉(zhuǎn)移,所以資本是天生厭惡工會組織的,單個工人是弱勢的,但是抱團的工人是有談判的力量的,此處不討論美國工會制度的優(yōu)劣,因為我并不太了解這個。
工人也是沒有國界的,在排除掉偷奸?;娜艘院?,我認為大多數(shù)工人都是試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拿好自己的那一份薪水,紀錄片里有一句話,那個美國工人說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我是不同意的。我不覺得片子里的中國工人,長年累月的加班,在低安全保護條件下工作,離開家鄉(xiāng),與孩子分離,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父輩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996甚至997的工作,是為了自己的后代可以不996。
美國工人的窘境就在于,他的生活成本決定了他需要相對于中國工人更好的薪資待遇才能生存,然而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zhuǎn)移,汽車工廠乃至其他的各種工廠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其他工人薪資條件更便宜的地方去了,而這種情況何止發(fā)生在工廠中,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不也是一樣嗎?甚至可以說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外包條件更充足,美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把活外包給國內(nèi)北上廣深的程序員,北上廣深的活可以外包給二三線城市的程序員。雇一個相近技術實力的普通美國程序員可能在北上可以雇兩三個,在二三線可以雇傭七八個。
現(xiàn)在有些話題其實挺火的,就是現(xiàn)在的90后95后員工不好管,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父輩拼了命的996,是希望他們可以965,他們的前輩告訴他們,按部就班的努力工作,認真學習,那么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但是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忽視了時代的紅利,如果說百廢待興的年代是一百個蘿卜一千個坑,那么現(xiàn)在也許是一萬個蘿卜兩千個坑,造坑的速度已經(jīng)遠遠趕不上蘿卜的速度了,而且之前坑里的蘿卜還使勁的踹后面的蘿卜,他們想把坑留給自己的小蘿卜,那么既然搶坑這么難,佛系青年的出現(xiàn)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我截止到現(xiàn)在的成就是輝煌的,但是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偶爾會走下彎路,對于大我來說,那也許是一個經(jīng)驗教訓,但是對于小我來說,也許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在紀錄片的最后,諷刺意味的結局就是,工廠的解決方案是用自動化的機器來替代員工,那么在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如火如荼的今天,是否會出現(xiàn)連出賣最廉價的勞動力的機會都喪失的情況。
也許我們正身處在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之中,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遷,這一切都關系到我們每一個小我,大我由億萬個小我組成,大我深切的影響著每一個小我,小我如何立,三十歲的我暫時還沒有找到答案。
《美國工廠》最近在微信上很火,尤其對中國制造業(yè)的相關從業(yè)人員,更是必修課。我也算是圈內(nèi)人,今天花了兩個小時從頭開始,把包括尾聲、字幕都看完了,還閱讀了一篇戴老板的深度文章。
先說說我的背景,國內(nèi)985院校機械工程本科,加拿大機械工程碩士。在加拿大工廠里做過工人,在美國工廠里做過機械工程師。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作為美國硅谷某公司的首席機械設計工程師,和中國幾十家工廠(光寶、偉創(chuàng)力、富士康等)合作過無數(shù)的項目,現(xiàn)在主戰(zhàn)馬來西亞工廠。
這部電影在中國火,主要火在了主題。美國制造業(yè)上的衰退和中國制造業(yè)的崛起已經(jīng)進行了20年。但是,中國汽車玻璃大王要返回美國建廠,這確實奪人眼球,中美媒體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重振美國制造業(y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口號易喊,落實到建廠、量產(chǎn),可是千頭萬緒的工作。電影極大地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順著鏡頭推進,讓我們實地看到了真實的美國底層工人、基層主管、高管、工會、議員的面貌,同時對比了中國工廠工人,以及派駐美國的工程師、主管、高管、以及曹德旺本人的想法、做法。
看到中國骨干手把手教美國工人,重要的技術崗位全都要靠中國人,確實很感慨。當年所有的先進工業(yè)技術都在外國人手上啊。這才多少年,時移世易。
制造業(yè)本身的確非常辛苦,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難逃這個命運。為什么?因為制造業(yè)工人只需要按照設計好的流程操作,除了自己的辛苦重復的勞動,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非常容易被同類,或是機器手取代。注意我沒有用機器人,因為產(chǎn)線上只需要簡單動作的機器手,這里沒有深度學習,用不上更復雜的機器人。辛苦對付出者本人來說值錢,那是他們能提供的全部價值,可是能提供辛苦的人太多了,社會能回饋他們的,僅僅是冷酷+最低工資。我注意看了美國底層工人的狀態(tài),包括年齡、身材、表情、語言,充滿了無奈、絕望。我也曾在工廠里做過工人,有一次因為用了辦公室人員的微波爐還被人說了,工人只能用工人的微波爐,那是暗無天日的日子。
即使是福耀工廠的這份苦差事,如果不是因為汽車玻璃運費貴、加熱沙子的美國天然氣便宜,也輪不到美國人來做。因為產(chǎn)業(yè)鏈是全球布局的,只能放在能提供生產(chǎn)必須要素,而壓迫人最厲害的國家。最低的工資,最長的工作時間,最大的工作強度。如此的苦差,超出了大部分人的心理上限,只能依靠“企業(yè)文化”,“為國為民”,軍事化管理這些精神催眠來輔助實現(xiàn)。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國功成的背后又是多少底層人民的心血!有諷刺意味的是,“萬骨枯”和“心血”,與功成的將軍、老板,從來就是兩撥人。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推論,制造業(yè)能回流美國嗎?富士康的美國威斯康星州液晶顯示工廠就是個例子,招募不到合適的工人,也沒有配套廠商。制造業(yè)必須成規(guī)模,搞過生產(chǎn)的人都知道,一個產(chǎn)品的背后是無數(shù)的協(xié)作工廠。我正在經(jīng)手的一個案子,該公司在美國生產(chǎn),價格很貴,還在謀求到亞洲生產(chǎn)呢。莫說回流,已有的還要遷走呢。制造業(yè)的辛苦和美國人理解的美國夢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川普高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可是誰來當萬骨枯呢?如果當了萬骨枯,那么美國還偉大嗎?
東南亞能取代中國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嗎?據(jù)我的親身實踐來看,難。馬來西亞、越南、泰國人口就不足,即使組裝放在那里,很多零器件、元件、原材料也還是得來自于中國。模具、生產(chǎn)自動化輔助設備,也得靠中國。可以說中國仍然是東南亞制造的幕后大佬。印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崛起的制造業(yè)大國,如穆迪所說,一個八億年輕人的國家,什么事做不了呢?年輕人的成長,需要時間啊。制造這碗飯難吃,可有人眼熱,有人搶。
關于工資的問題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2008年之前,通用汽車付給片中那個工人的工資是每小時約29美元,這個工人在福耀玻璃的薪水卻只有12美元多。那個美國工人可以靠簡單體力勞動做中產(chǎn)階級的時代過去了。通用汽車為什么關門?工人的工資高就是原因之一。福耀玻璃能維持和中國工廠一樣的毛利率,壓低薪水也是必須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工作機會向工資更低的地區(qū)流動,是一個歷史的必然。首先流走的,當然是低技能的工作。我在生活中經(jīng)歷到的,還有工程師、研發(fā)科學家這樣的工作流失。我工作過的一家公司,就把研發(fā)放在了臺灣、東歐,那里的工資與美國的比例是1:5,老板直接解散了美國總部,只在紐約華爾街設立了辦事處。壓低了工資,公司賬面自然好看,股票上漲了好幾倍,得益的是資本方。硅谷這邊的工資也是高得離譜,每年30萬到40萬美元很常見。我現(xiàn)在工作的這家公司,研發(fā)也主要放在了英國、以色列,那邊的工資就比美國低。人才往高薪水的地方流動,工作機會卻向低薪水的地方流動,這是一個有趣的平衡。
資本、科學技術、高級人才、商品都是無國界的。想靠著國界來吃紅利的人,終將為歷史所淘汰。
工會是這些藍領抱團取暖、和資方一較高下的最后陣地。在美國汽車工人工會和汽車寡頭的爭斗中,工會贏了,但工會像寄生蟲一樣拖死了宿主。工人的貪婪不亞于資本的貪婪。因為背后都是人性,人性至善也至惡。就是這些鐵銹地帶的絕望工人托起了川普,川普也喊出了他們的心聲,讓美國再次偉大,引申的含義是讓藍領的高工資回來,奧巴馬投資的這部片子想告訴世人,這是不可能的,這有悖于客觀的經(jīng)濟規(guī)律。
片中最后提到了用更多的機械手來取代工人,對老板來說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場景。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被機器人所取代?,F(xiàn)在機器人行業(yè)是個受資本追捧,非常火爆的產(chǎn)業(yè)。越來越多的低技能人口會面臨沒有剝削價值、不被社會需要的尷尬處境。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的,其實就是那頭10%的人。90%的人面臨不被需要,9%的菁英階層面臨降薪,只有代表資本的那1%要擁抱更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