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2024-02-02
2024-02-01
2024-01-31
2024-01-29
【628568.com--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學百年黨史做時代新人征文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黨課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黨員教育形式,是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觀念、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行之有力措施,是我黨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黨組織生活制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參加過很多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黨課,如果在自己心中選一個黨課的標簽,那就是“呆板”。讀完《頂天立地談信仰─原來黨課可以這么上》這本書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讀黨課講稿也能讓人欲罷不能,原來黨課也可以很吸引人、感動人。
黨課講稿?是的??磿@是一本談信仰的書,但我認為它更是一本優(yōu)秀的黨課教材,因為全書一共七章,談馬克思主義、談共產黨宣言、談黨章黨史、談黨紀黨規(guī),任何一章拿出來都可以作為高質量的黨課講稿,都可以照本宣科上一堂生動的黨課。同時,全書七章邏輯嚴密的整合在一起,圍繞為什么入黨這個問題,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把在入黨過程中應該厘清的重要話題講透講通,又是一次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向黨組織靠攏的路上,有很多話題是繞不過去的,比如得知道得想清楚什么是信仰,為什么要有信仰;什么是共產主義,為什么要信仰共產主義;為什么是中國共產黨,怎么加入中國共產黨;要了解黨史,學習黨章,熟悉黨建的相關內容,等等。此書就是在堅持忠于歷史、實事求是原則下,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語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動形象,既接“地氣”又有“溫度”。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內容精準,因為本書重點對象是在校大學生,所以徐川團隊主動將“黨言黨語”轉化為“青言青語”(包括“網言網語”),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溝通黨言黨語和青年心聲。比如,談馬克思一章,就是從網絡流行的馬克思“表情包”入題,進而談到馬克思的生平與經歷、摯友與圈子、想法與做法,最后落腳到馬克思的歷史評價,一章讀下來,完全能還原一個真實、豐滿,有血有肉的馬克思,同時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整體印象,整章有許多地方通過諸如微信好友、簡歷、RAP等流行語言和網絡語言,以大學生熟悉和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闡述觀點,增強語言吸引力。
讀完這本書,我有對作者學識淵博的敬佩,有對新穎獨特表達方式的驚奇,有對深入淺出闡述道理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對當前如何上好黨課的一些啟發(fā)。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黨課作為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在黨課方面卻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黨組織落實黨課制度不嚴不實,搞形式、走過場;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不會上黨課,很多時候只是念一念文件,讀一讀報紙,看一看視頻資料,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有的黨員不愿上黨課,認為上黨課只是一個“花架子”,對自身沒多大作用。
分析上面三個問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因果關系,因為落實制度不嚴不實,導致領導干部對上黨課不重視,久而久之就不會上黨課,從而造成黨課質量不高,黨員不愛聽,最終產生廣大黨員不愿上黨課的后果。通過分析,對如何解決問題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從嚴落實黨課制度,從關鍵上來講就是要提高黨課質量。在當前推進“兩學一做”學習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背景下,應該說上黨課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因此提升黨課質量就成為了重中之重,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黨課質量有保證了,可以促進制度的落實落地,也可以吸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最終,問題就落到如何提升黨課質量這一點上了。通過本書的學習,個人認為至少以下三點有借鑒意義:
首先,情感得讓人有共鳴。講黨課貌似簡單,只要事先準備好一份講義,登上講臺人人都能講,但真正讓黨員產生思想共鳴、行動啟迪,乃至受用終身卻絕非易事。“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要讓聽課的人產生情感共鳴,關鍵在于“真實”。要有真情實感,只有講課的人對黨、國家、民族、人民有真感情,才有可能感染打動聽眾。聽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通過幾句話就知道你是真情流露還是故作姿態(tài)。本文作者徐川為何能通過上黨課成為“網紅”,就是因為從他個人經歷與深情講述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黨的人,自己愛黨,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愛黨。要會真學實用,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如果授課者本身對這些都是一知半解,黨課效果可想而知。只有真學真懂,才能做到上課時游刃有余,才可能融會貫通,進而引起聽眾的共鳴。要說真話實話,少講、不講空話套話廢話。現(xiàn)在不少授課者“高高在上”、口若懸河,習慣于講大概念、空道理,聽講者“食之無味”、心不在焉,原因就是在于不講真話實話。很多人上黨課怕講錯、怕犯錯誤,用空話套話回應一些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對一些尖銳的問題不敢說、不會說,難以形成感情認同。
其次,內容得讓人愿意聽。黨課的核心其實就是內容,一堂高質量的黨課,內容一定是具體吸引力。要提升黨課質量,必須在內容上下苦工。一是準備要充分。上黨課絕非一件易事,在網上看到過一位省委黨校教師關于上黨課的報道,說他上一堂一個小時的黨課,需要準備三個月。這本書的每一章除去網絡素材,也還至少有九篇的參考文獻。這些黨課專家尚且要花費大量精力來準備一堂黨課,那我們又花了多少精力呢?好一點的花個一天半天時間寫個講稿,還有不少是在網上下個所謂的黨課講稿,一念了事,這樣的黨課內容如何讓人入耳入心。二是內容要精準。毛主席教導我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黨員有工作領域不同、年齡黨齡長短、文化程度高低、理解能力強弱,如果不加以區(qū)分,搞“一刀切”“一鍋煮”,那效果差是必然的。比如上十九大主題黨課,就是對著十九大報告念一遍,上廉政黨課,就是學習黨章黨規(guī),這樣的黨課能有什么樣的效果。要在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原則下,聽眾想聽啥我們就講啥,改變我講啥聽眾就聽啥的模式。三是知識要豐富。大家都知道準備充分、要內容精準,才能上好黨課,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每個授課者很想講一堂出彩的黨課,奈何受限于自身的能力素質,講不好、講不出彩。這就要求每一個授課者都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素養(yǎng)。強化理論武裝是根本,同時不斷增強理論指導實踐能力,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才有可能講出高質量的黨課。
最后,語言得讓人聽得懂。再好的內容都需要以語言為媒介來表達。要會化雅為俗。就是要以最接地氣的語言,把黨言黨員轉化為群言群語,讓廣大黨員聽懂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黨言黨語當然很必要很重要,但也必須學會與人民打交道,必須將其轉化人民喜聞樂見的表達,否則,黨的群眾路線就無法真正得到貫徹落實。當然,化雅為俗不是無原則的,必須要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四個自信”,“俗”不是低俗、惡俗。要會化繁為簡。在黨課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理論性較強、復雜晦澀的內容,會講的人,把復雜的問題講的很簡單。比如這本書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時,就以兒歌《采蘑菇的小姑年》來說明,小姑娘是勞動主體,小鏟子是生產工具,籮筐是生產關系,然后以挖蘑菇的過程的變化來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讓每一位聽眾都能聽懂,同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都要增強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黨課是上給人聽的,只有讓人聽得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沒有人聽的理論,入耳入不了心。
如果說把黨課比喻成是一個“人”,那么情感就是黨課的靈魂,內容是黨課的軀體,語言是黨課的動作,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機的融合起來,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才算是一堂精彩的黨課。
《朱明王朝》與大多歷史文獻書籍相悖,現(xiàn)行的歷史文獻書籍多為對一個朝代整個興衰榮辱及一些重大事件、內幕事件進行闡述和揭露,而《朱明王朝》則在明朝的行政體制、監(jiān)督體制、社會風氣及文化風氣上進行介紹。因此,在閱讀后,記憶更多的并非是皇權如何交替,而是對明朝的一個整體框架的理解,主要是針對皇權與相權斗爭、權力監(jiān)督體制、以及憂患意識重要性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看法。
一、權力的過度集中容易導致事業(yè)坍塌。中國古代封建歷史有一個奇怪現(xiàn)象:皇帝崇尚君權天定,自封為天子,代天行事,自身權力希望毫無節(jié)制,要求一人集權;而往往皇朝的強大,除了皇帝需要開明以外,一個敢于抗衡皇權制定合理政策的行政機制也必不可少。朱元璋作為我國古代史上唯一一位從南到北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開國皇帝,其本人具有歷代以來開國皇帝的優(yōu)點,同時也兼有對集權的欲望。朱元璋認為元朝之所以滅亡,根本原因在于“主荒臣專”,也就是相權壓制了君權,于是在中國延續(xù)了千年的宰相(丞相)制度在其手上夭折,而其本人的親力親為和集權欲望導致最高行政機構成為了國家領導人的秘書處,歷任內閣首輔也僅僅是其以及其子孫后人的意識執(zhí)行者。
這種體制的建立其實僅僅是讓皇權得到了極端升華,但是對事業(yè)卻并無好處,行政人員作為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人員,喪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一味地崇上,缺乏對政策的理解和因地制宜的實施能力,導致整個行政機構失去了應有的執(zhí)行能力,最終導致整個機構的坍塌。
二、權力的監(jiān)督失衡容易導致事業(yè)下滑。監(jiān)督就是把權力的欲望關進枷鎖中,監(jiān)督失衡就會導致權力失衡、欲望失衡。作為朱明王朝最為著名的兩個皇帝——朱元璋、朱棣兩父子都有通病,都對他人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和防范心,因此在這兩個皇帝在位期間,多數(shù)官員均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去早朝,生怕“回不了家”,而為了更好的鞏固自身統(tǒng)治和防范風險,于是朱元璋父子創(chuàng)立了明朝所特有的“廠衛(wèi)”。錦衣衛(wèi)是皇帝對百官、百姓進行監(jiān)督的機構,而東西廠則是對監(jiān)督機構進行監(jiān)督的機構,自明朝中葉開始,“廠衛(wèi)”監(jiān)督失衡,監(jiān)督者與權力執(zhí)行者身份重合,“廠衛(wèi)”可以不經任何程序和批準對官員、百姓進行處置,嚴重導致監(jiān)督缺位,因此從明中葉開始,政治生態(tài)順流直下,一去不復返。
權力的監(jiān)督失衡,讓整個行政機構處于一種失管狀態(tài),行政人員開展工作更多的不是擔心工作能否出現(xiàn)成效,而是擔心自身是否會不明不白的被“處理”,干事者無心干事、不敢干事,當權者不給予支持而是更多的進行壓責懲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干事者不敢干、擔當者不敢擔、民眾幸福感完全缺失,腐敗墮落成為常態(tài),最終造反成了唯一出路。
三、憂患意識缺失容易導致事業(yè)失敗??v觀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都逃不了一個邏輯——前期強盛、中葉守成、后期墮落。導致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本人認為更多在于憂患意識的不斷減弱甚至消失。封建王朝,前期總是外敵環(huán)視,雖已安定,但居安思危的心態(tài)鼎盛;經過前期發(fā)展,國家不斷強盛,外敵退卻,玩樂思想開始盛行,到了后期,在外敵人強盛,在內奢靡之風盛行,王朝衰敗氣運日漸凸顯。在明朝,朱明家族大力修建了萬里長城以防外敵,于是外敵進不來,大家只顧著在家里享樂,最終玩物喪志。例如明武宗朱厚照只顧玩樂,不理政事,成為“頭號玩家”,太監(jiān)劉瑾成為了實質決策人;萬歷皇帝更是可以足不出戶,多年不早朝,太監(jiān)魏忠賢則成為了全國人民的“九千歲”。
曾經有一個寓言故事講在山上養(yǎng)一群羊,把狼全部殺掉,結果養(yǎng)羊不成,而留下了一只狼,結果羊變得健康。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居安思危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危險的存在更多的是提醒人們要往前走,只有后面有人追,前面的才會往前跑。保持憂患意識,認清當前存在的危險,事業(yè)才能夠更加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
參加工作已近8年時間,寫不出好材料也足足困擾了我近8年時間,“文字功底有待加強”在一段時間成為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上我接收到的最多的批評意見。多少次選擇了放棄,多少次又心有不甘重新“舉旗”。有的同事說“人各有長,各司其職,你我天生就不是寫材料的料,不要因為這個事情煩惱啦”,有的同事說“你都沒有好好寫過材料,怎么知道自己不會寫”。不管是自己確實不是這塊料,還是真的沒有好好寫過材料,我想,補齊這塊短板一定沒有錯,盡管可能補不到很“長”,于是買了謝亦森同志的《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系列書籍,看完其中的“理論篇”之后,對于寫好材料有了一定感悟。
一是樹信心。謝亦森同志在書中提到,寫材料要做到“三不”,其中一不就是“不怕失敗”,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和“臭媳婦不怕見公婆”的勇氣。在日常工作中,只要不是寫材料,我都能自信的去做,工作效率和質量也還算可以,但每每遇到寫材料的工作,總感覺舉步維艱、寸步難行。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不自信,害怕自己寫的不好,所以經常是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卻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所以,樹立信心是寫好材料的第一步,且不說要有多自信,因為自信也要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上,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要去害怕。
二是多積累。在寫材料的過程中時常遇到文思枯竭,難以下筆的問題,有時接到一個寫材料任務,腦子里面洶涌澎湃,感覺有源源不斷的話想說,可提筆一寫,卻不知道該怎么表達,這就是平時讀書少,積累少導致的。謝亦森同志在書中指出,寫材料需要注重平時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多讀書,既要多讀“課內”書籍,也要多讀“課外”書籍。“課內”書包括中組信息、省組信息、市組信息等組工刊物,閱讀“課內”書可提供一定的經驗,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點。“課外”書包括法律、經濟、歷史、科技等書籍,課外書可以給予一定的啟發(fā)。要多記,好的文章,好的詞句更容易獲得大家認可,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好的句子、好的觀念記下來,記的越多越好,不僅要用筆記,更要用心記、用腦記。
三是勤練筆。正所謂孰能生巧,一件不擅長的事情,做多了自然就更熟練,一件擅長的事情,長時間不做也會覺得生疏,寫材料也是如此。謝亦森同志在書中指出,寫材料要做到“三勤”,其中就包括“勤練筆”,從寫“豆腐塊”、“火柴盒”開始,由易而難,由淺而深,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在遇到寫材料的工作時,不要推脫,大膽去寫,哪怕搜腸刮肚生拼硬湊也不要緊,畢竟是一種鍛煉,鍛煉的多了自然而然會有進步。
雖然知道此次重新“起航”依然不一定能到達自己想要的終點,但我想努力去做,讓遺憾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