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2024-02-23
政治信仰黨員意識理論學習能力本領作用發(fā)揮紀律作風【6篇】
2024-02-23
2024-02-23
2024-02-23
【628568.com--實用資料】
《讓“死”活下去》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01-01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希米。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讓死活下去在線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誰也不知道那一天會是最后一天。那個星期四,直到最后我也沒有任何預感,你會離開我。在救護車上,你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沒事。”
我在下班路上接到你給我的最后一個電話。五點半我們還在家,你說:“今天全賴我。”我知道,你是指上午透析前我們?yōu)樽o腰粘鉤設計是否合理的爭執(zhí),你的壞脾氣又上來了。或許是因為這個導致了出血。都叫了救護車,我仍然沒有感覺,還在猶豫去不去,我想這么冷的天去醫(yī)院,別得不償失給你弄出感冒。
在醫(yī)院,知道了是顱內大面積出血,我沒有聽立哲的話做開顱手術,很快就決定放棄。我冷靜得出奇,史嵐也沒有絲毫的不理解,我們非常一致。
在你進了手術室等待做器官移植之后—事實上,已經意味著永遠沒有了你。我居然還可以跟別人大聲說話—幾個月之后,我很難做到,就是必須,之后生理上非常難受。
那一天是最后一天,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你不再管我,自己走了。
你做得滴水不漏:最后一天離開;嘎巴死;順利捐獻器官—幾乎不可思議,凌鋒大夫夸贊的角膜和心臟不能用,卻用上了肝臟(多虧任老師治好了你的肝臟!)。之后第四天是你的六十歲生日,我們跟你聚會,試圖使你“卷土重來”。
我不知道什么是死,一丁點都不知道,忙碌了幾天,不睡覺也不困,甚至也不那么痛苦。
下雪了,今天是周四,透析的日子,這么多年我們都是一、三、五,剛改成二、四、六,還不習慣呢。老田會來接你,想到老田接你,我心里踏實。真的,多虧有了老田,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對,還有老蔡、律師,就是你說的那“三座大山”,可以依靠的大山,真的,我有時真想依賴他們。雪很好看,你一定又想到院子里去拍照。我的車改三輪之后安全多了,不怕下雪,還是你說得對,這車是真該買。我會當心,一到社里就會給你短信。
你在哪兒?
我們說過無數(shù)次的死,終于來了?我終于走進了你死了的日子?
別人都說,你死了。
上帝忙完,創(chuàng)造了世界,就到了第七天。
到第七天,我第一次有夢,并且夢見了你。
你說你沒生病,是騙他們的,你說,咱倆把他們都騙了。
你是說你沒死?你騙他們的,我也知道你沒死?咱倆一起騙的他們?
咱們倆,怎么會分開?當然不會是真的。你老研究死,你不過是想看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就開了個玩笑?不管怎么樣,我總是知道的,你騙人,我肯定會發(fā)現(xiàn),我不發(fā)現(xiàn)你也會告訴我。所以,是我們倆一起騙了大伙。
這個夢什么意思?或許,真是一場騙局,我是在夢里做夢?只要醒來,就沒事了?
我們一見面,就迅速地去了外婆橋,那橋很高,好像從來沒有這么高。真的去了。你是想要告訴我,我們今后就在外婆橋上見?
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想怎樣?我就天天盼著去外婆橋,天天盼著再醒來。在夢里,沒有時間,千年也是瞬間,對嗎?
可是,瞬間也是千年啊。
邢儀記得你的話:我們等著吧,等我們走到那兒,就會知道那邊是什么,反正不是無,放心吧,沒有“沒有”的地方。我一聽就知道她一個字也沒記錯,是你說的。
陳雷拿來好多好多紙,燒了好久好久,一定要把它們燒“沒”。讓它們“沒有”,才能去“沒有”的地方。他迷信。你不回來,我只能跟著他們燒,我什么感覺也沒有。你有嗎?
選骨灰盒,他們七嘴八舌的。他們有很多建議。
我不認真聽,扭頭就要問你,才知道,與你已經無關。
你死了,是真的。
010年的最后一天,再過4天就要過60歲生日的史鐵生離開了人世。今年1月,在史鐵生逝世兩周年紀念時,他的夫人陳希米的《讓“死”活下去》一書由博集天卷文化傳媒公司推出,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陳希米在這本書的開頭這樣回溯:“誰也不知道那一天會是最后一天。那個星期四……那一天是最后一天,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你不再管我,自己走了。”
這是長達一年時間連綿不斷的追憶、追問、思索與想象,無法排遣的細膩的情感如浪潮般涌來。書中說:“我相信很少有人真正讀懂了卡夫卡的那些筆記,它們非常個人化,是直接用自己的生命來說的,直白到難以理解,難以連貫。”如此形容作者自己的這本書也非常貼切。
如果史鐵生還活著,他肯定還在寫作,還在思考,還在讀書。陳希米說:“在家里看書交談和沉思寫作,忘掉外面的紛亂、瑣碎,是我們最幸福、最想過的生活……讀書和寫作,是為了尋找和確認。雖然其實所有的真理都被前人說過了,所有的角度也都被站過了,但每一世,我們每個人來,都必須再從頭開始。”
這部感人的筆記,其實是陳希米向史鐵生的一種傾訴:“不管是重溫我們以前看過的,還是開始看一本新書,最深的遺憾,就是不能與你分享。我總是忙忙碌碌,看書也是生吞活剝,全憑著一點悟性。很少像現(xiàn)在這樣,細嚼慢咽。很多地方精彩,很多地方值得再深思,多想跟你說說,要是能給你啟發(fā),要是你反駁,要是你感慨稱道,要是你懷疑,要是你也迫不及待地想看……”
他的離去,她的空寂,似乎只能從書本中尋求一座現(xiàn)實的橋梁。于是,陳希米要通過一本本他們一起閱讀過的書,完成一次次他們共同面對的思索的再敘述,來找到一種心理寄托,把“一切黑夜的面死之思反射投入到白天的愛愿”。這是對缺失/存在的各種各樣路徑的探尋:生和死,存在與虛無,包括直率的愛情及它真實的含義。本質上,這些思索的再敘述,是她對他有關閱讀的一種匯報,其中涉及許多種書,由此它更像是一本用真摯感人的情感敘述的讀書筆記。這些書有一些很感性,如小說、傳記、約翰·伯格類似回憶錄的《我們在此相遇》、英國女作家伍爾夫的評論集《普通讀者》、羅蘭·巴特的《哀痛日記》,其余大部分都是哲學與宗教著作,討論的都是孤獨、命運、精神、靈魂、神、愛欲、死亡等宏大、終極的問題。“要是不去透析,我們就拿一本尼采來讀,那總是看不厭的。”“我們都看過《紀念施特勞斯》。”當然,她也匯報她讀到的新書——“關于唐望的書,最近又出了新的,這一本你沒看過。”
書是他們的“諾亞方舟”——陳希米描述了史鐵生認真、用功的讀書態(tài)度:“那些似乎早已聽膩卻終歸非同尋常的問題,關于靈魂,關于上帝,關于正義,關于生死,在你那里始終嚴肅,始終歷久彌新。對嚴峻的問題,你總是要辨別和區(qū)分、深入。你越來越明白自己的使命。你從來不懈怠、不逃避。
“你就是因為這樣想啊想,使勁地想,才把好多問題真正想透了,真的是融會貫通,像你這樣的傻人總是用傻勁。我曾經嘲笑你看書慢,好幾次,我發(fā)現(xiàn)你在前一頁書邊上寫的話,正好是作者下一頁寫出的,我說你干嗎不往下看,結論就在下面,干嗎停下來自己想,非這樣事倍功半……其實那恰恰是事半功倍,那些由親歷悟出的,那些經歷了苦苦的思索悟出的,融在血液里,不光更豐富更有力,而且還會生長,成為經久的營養(yǎng)。你知道這才是傻子最聰明的地方,傻子就是這樣超過聰明人的。”
人是生長,是變化、生成,是運動,是互為存在,是過程。死,就是不再生長。不再有新的念頭、動作、表情,也不再重復……(那尼采說的“永恒復返”是什么?是“我”的延續(xù),是表情、態(tài)度和動作的延續(xù),在另一個生命那里的延續(xù),是屬于人類的?)所以,不是你在,而是我在,你在我之中“在”,你在所有想你的人中“在”,成為他們的存在的一部分。最可怕的不是流淚。不是眼淚,是沮喪,極度的沮喪,那種尖銳的對活著的恐懼。幸好是尖銳的一陣,會過去,沒有人受得了這種持續(xù)的沮喪。那些抑郁癥患者之所以會自殺,一定是在經歷這樣的沮喪。”
想死,終究還是有希望。自殺,其實多數(shù)是抱著希望,有的人為了讓戀人后悔,有的人要做出骨氣,有的人想見到死者……有的人想逃離這個世界——逃到哪兒?他必定還以為有一個地方是值得逃去的。而真正無望的人,是渾渾噩噩,是沒有靈魂的飄蕩的死人?;钊瞬湃ニ?。死人不去死。
.我的日記里也曾經有過夢中的重逢:他們坐在房間的兩個角落,遠遠地相互望著,不起身,不說話,沒有一句話地用全部身心望著對方,一直望到兩個人都淚流滿面。我們等著吧,等我們走到那兒,就會知道那邊是什么,反正不是無,放心吧,沒有“沒有”的地方”
現(xiàn)在,我知道了死是生命的常態(tài)。所有的人都要在生命的某一刻經歷死。所有人都要離開所有人。依附得緊,就被拋開得更遠。”時間是無限的,因此不存在太晚的問題“”一切都是無限的,或者是不確定的,所以也等于是無限的……“
世界上沒有了你,就只有我。我,是不能活的。存在,是共在。“我與你”,是必須、必要,也足夠充分。我把寫,當作你。被“你”聽到了才是在,共在。你說,那知道過的,必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知道;懂得過的,還要再來一次,才能真的接近懂。
.”出軌,就是做沒有理性的事,就是妄圖砸碎這個世界。最有意義的出軌,就是自殺,是真正可能達到目的的行為。除了死,你還能怎樣砸碎它?!“向死亡尋求忠告是說,“如果死亡對你打個手勢,或者你瞥見了它,或者你只要感覺它在那兒守望你,你就可以拋棄許多令人心煩的事。”你就能發(fā)現(xiàn)屬于你的最要緊的事,你立刻就學會了忽略,學會了重視。從此我將就一個人,一個人決定一切,一個人做一切。你即使看見,也絕不說一個字。你死了,就是決定永遠袖手旁觀。
把有限當無限活,才能活出“永恒”的可能。要把死送走,要讓“死”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