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共贏教育網 >范文大全 > 實用資料 >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4篇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4篇

        更新時間:2021-10-22 來源:實用資料 投訴建議

        【628568.com--實用資料】

           社會發(fā)展史,是探尋、研究和記載人類社會的起源、發(fā)展、變革和延續(xù)進程的史書。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1篇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被實踐證明能夠持續(xù)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制度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國內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679億元到1978年的3679億元,再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1978~2018年年均經濟增長9.4%,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8年人均國民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正在加快向高收入經濟體邁進。在短短幾十年里,中國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yè)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家面貌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邁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國在創(chuàng)造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的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奇跡。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了28228元和19853元,分別比1978年實際增長24.3倍和19.2倍。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shù)為28.4%,達到聯(lián)合國劃定的20%至30%的富足標準。居民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我國還創(chuàng)造了世界發(fā)展史上的減貧奇跡,貧困人口由改革開放之初的7.7億減少到2018年末的1660萬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1.7%,成為最早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fā)展中國家。居民收入持續(xù)較快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為保持社會長期穩(wěn)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比如在經濟領域,我們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既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經濟發(fā)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實現(xiàn)經濟快速發(fā)展,又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避免出現(xiàn)經濟大幅波動和伴隨而來的高失業(yè)率、惡性通貨膨脹,著力解決好就業(y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問題,實現(xiàn)社會長期穩(wěn)定。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在于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近代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無數(shù)仁人志士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救國方案,但都未能給中國獨立解放和民族復興帶來出路。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狀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并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fā)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為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tǒng)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5000多年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xù)發(fā)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中汲取營養(yǎng)、挖掘時代價值,不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使其具有強大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得人民擁護。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國情,是否得到人民擁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fā)展人民民主,密切聯(lián)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中完善政策主張,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必然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3、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能夠持續(xù)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fā)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各個方面。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既有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力的制度程序,又有人民內部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xié)商民主,形成了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優(yōu)勢。又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又發(fā)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使“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xié)同發(fā)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更趨復雜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更多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fā)展活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明顯增強。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具有更強的應對風險挑戰(zhàn)和化危為機的能力,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維護好自身的核心利益,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能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只要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進而把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就能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點任務,即13個“堅持和完善”。我們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2篇

          一、社會主義產生的根源:

          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很早就有著對美好社會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在中國古代有孔子的“三代”、老子的“小國寡民社會”、墨子的“尚同”等等;在西方有柏拉圖的“理想國”、基督教的“伊甸園”等等。并且這些思潮很多都帶有明顯的“歷史退步論”思想。比如,老子就認為人類的最初就是實行無為而治的、符合“大道”的、美好的“小國寡民社會”,后來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們交往的增多,破壞了這一美好社會,從而有了“德”治這樣的有為措施,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加、人們交往的進一步增多,又進而有了“仁”、“義”、“禮”這樣的有為措施,即老子所說的,“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再比如,基督教里所說的,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最初生活在“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美好的“伊甸園”里,后來由于“偷吃了禁果”有了善惡、真假、羞恥之心帶來了憂愁,并被上帝懲罰,被逐出伊甸園,從而失去了樂園,在人類繁衍的過程中,人類又犯下了驕傲、懶惰、貪婪、饕餮、好色等七宗“本罪”,人類之間互相猜疑殘殺,又崇拜邪惡的偶像,不尊敬上帝的道,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對美好社會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這當然是因為現(xiàn)實社會過于令人不滿、令人痛苦難受。為什么又會盛行“歷史退步論”呢?從人類的物質文明來看,人類總的來說是在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但是從人類的制度文明(社會制度)來看的話,卻并非如此。我在《能力治國與血緣治國》一文中說過,““血緣治國”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倒“U”字型的發(fā)展歷程;“能力治國”則相反,經歷了一個“由強到弱,再由弱到強”的正“U”字型的發(fā)展歷程。”所謂“血緣治國”是指實行“權力或財產世襲制”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個人的權力或財產很大程度是靠從其父母手里世襲而來的,而不是依靠個人的能力和努力獲得的;所謂“能力治國”是指廢除了“權力或財產世襲制”,每個人都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取權力或財富,而不是依靠其父母獲得權力或財富的社會。人類最初是不存在“權力或財產世襲制”的,當時的人們必須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當時可能主要表現(xiàn)為體力,而現(xiàn)今更重要的是智力)來獲取權力或財富,因此是完全能力治國的社會。但是由于當時人類更需要的是團結起來以集體的力量來對付惡劣的環(huán)境,而在當時加強血緣關系是加強人類團結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人類的初期也是血緣治國逐漸加強,能力治國逐漸減弱的時期。到了中國古代的西周時期,以及幾乎同時代的古希臘和印度,血緣治國已經發(fā)展到了頂峰,能力治國則降到了最低點。尤其是中國的西周社會,建立了歷史上和世界上最為完備的權力和財產的世襲制度。不過自此之后,世界各主要文明都普遍走向了權力世襲制減弱、財產世襲制保持基本不變的時期。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的長期社會大動亂導致的結果就是權力世襲制受到了極大破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廢除了帝王以下的官員及平民百姓的權力世襲制,但還保留了帝王的權力世襲制,以及財產世襲制。如果我們不是出生在現(xiàn)今,而是出生在“血緣治國”的頂峰、“能力治國”的最低谷時期,或稍后不久,我們看到的人類制度文明發(fā)展的歷程就是退步的,而不是呈正“U”字型(相對于“能力治國”而言)或倒“U”字型(相對于“血緣治國”而言)的了。我認為這是“歷史退步論”思想產生的最根本根源。

          權力和財產世襲制的惡果就是造成了人和人之間起點和規(guī)則的不平等,使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幾乎完全是由其出生決定的,而與其能力和努力無關。比如,假如你出生在西周時期的奴隸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只有當奴隸的份,而不管你如何努力、如何有才能;相反,假如你出生在帝王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擁有了帝王的身份、權勢和財富,而不管你是否是白癡和壞蛋。

          由此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么會產生對美好社會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為什么會有“歷史退步論”思想。這從根本上講,是由于人們對建立在權力或財產世襲制的基礎上的“血緣治國”的社會的不滿和憎惡。

          但是,由于權力或財產世襲制是附著在人類最基本的關系——血緣關系,最真摯的感情——血緣親情上的,因此人們往往只感受到了現(xiàn)實社會的惡劣,卻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們常常認為權力或財產世襲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對它,不愿意承認它是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比如老子就錯誤的認為現(xiàn)實社會的不美好是由于人們之間的交往多造成的,而主張回到那種“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

          權力世襲制的本質是權力的家族私有制,財產世襲制的本質是財產的家族私有制。我在《論政治私有制與政治公有制》一文中說過,“需要說明的是,我說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主要是從家族性質的角度講的,而非從個人性質的角度講的,即衡量一種制度是私有、還是公有的標準是看其是否實行的血緣繼承制或世襲制。如果一種制度實行的是血緣繼承制或世襲制,那么這種制度就是私有制的;如果一種制度不是實行的血緣繼承制或世襲制,那么這種制度就是公有制的。”“為什么我不從個人性質來討論私有制和公有制,而只從家族性質來討論私有制和公有制呢?因為我認為個人性質的私有制和公有制意義不大,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因為有了家族性質才有意義,是因為有了世襲制和血緣繼承制才有重大意義。如果財產和政治權力不能世襲或血緣繼承,那么這種財產和政治權力終歸是有限的,在其生命結束后也就終結了。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社會不允許個人將其財產和社會地位世襲給其子女,那么這個社會就會對個人的財產和社會地位進行限制,而不會允許個人積累龐大的財富和極大的政治權力。”因此,現(xiàn)實社會的罪惡也可以說是由權力或財產的家族私有制造成的。只有完全徹底的廢除了權力或財產的家族私有制,建立起權力或財產的公有制社會,美好社會才會實現(xiàn)。

          我在前面說過,權力的世襲制在“血緣治國”的頂峰時期——中國古代的西周時期,以及幾乎同時代的古希臘、印度之后,就普遍開始走向削弱了,而財產的世襲制則保持不變。但是由于許多國家和文明的歷史與中國不同,它們常常受到過外族入侵的極大影響,甚至毀滅性的打擊。西方的歷史就是這樣,古希臘后來被馬其頓所征服,馬其頓又被羅馬征服,西羅馬又被日耳曼人征服。日耳曼人在征服了西羅馬之后,在歐洲的土地上建立了多少有些類似于中國西周時期的封建制度,在這樣的制度里,權力世襲制得以恢復,財產的世襲制也得以保留,西方的制度文明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近代開始了對中世紀的反抗,民主運動我認為從本質上講就是對中世紀所遺留下來的權力世襲制的反抗,洛克的《政府論》就是從對費爾默爵士的“世襲權力說”的批評開始的。社會主義運動,我認為從本質上講就是對中世紀所遺留下來的財產世襲制的反抗。但是由于我前面說過的原因,“由于權力或財產世襲制是附著在人類最基本的關系——血緣關系,最真摯的感情——血緣親情上的,因此人們往往只感受到了現(xiàn)實社會的惡劣,卻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們常常認為權力或財產世襲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對它,不愿意承認它是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會主義者都找準了其反抗的目標——財產世襲制(或稱之謂財產私有制)。他們更多的找到的是那種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但也有象圣西門、巴枯寧那樣的找準了目標并取得了廣泛支持的。

          第一國際在1869年的巴塞爾大會上圍繞財產繼承權的廢除問題,馬克思主義者和巴枯寧主義者展開了尖銳的爭論。馬克思主張的是廢除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上的私有制,巴枯寧則相反,主張的是廢除財產繼承制(世襲制)。在表決馬克思為總委員會寫的《關于繼承權的報告》的提案時,有19票贊成,37票反對,6票棄權,13票缺席;在表決巴枯寧提案時,有32票贊成,23票反對,13票棄權,7票缺席。巴枯寧的提案雖然由于贊成票沒有超過總票數(shù)(75)的一半,也沒有為大會所通過,但巴枯寧的優(yōu)勢還是很明顯的。

          不過,盡管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與家族性質的財產私有制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兩者的共同性也是不少的。一個主張徹底消滅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的人,必然是主張徹底消滅家庭性質的財產私有制的人;一個主張徹底的消滅家庭性質的財產私有制的人,也必然是主張徹底的消滅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的人。一個徹底的消滅了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的社會,必然是徹底的消滅了家庭性質的財產私有制的社會;一個徹底的消滅了家庭性質的財產私有制的社會,也必然是徹底的消滅了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的社會。但是兩者在實際政治斗爭中的側重點和先后順序會有所不同。

          社會主義產生的根源是對萬惡的私有制社會的不滿、憎惡和揚棄,對美好的公有制社會的崇景、向往和追求。但是社會主義就其形式來說是產生于近代西方的運動,是繼民主運動反抗中世紀所遺留下來的權力世襲制之后,進一步的反抗財產世襲制的運動,盡管并不是所有的社會主義者都找準了反抗的目標。

          二、社會主義的第一階段——空想社會主義:

          恩格斯說,“現(xiàn)代社會主義”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xiàn)為18世紀法國大啟蒙學者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似乎更徹底的發(fā)展。”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學者們的思想“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個權威是什么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

           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學者之一——盧梭,就認為,社會不平等和一切罪惡的根源是私有制。私有制出現(xiàn)后,才有了貧富之分,社會上才出現(xiàn)了不平等,一切風俗道德敗壞也隨之而來。國家又把這種不平等固定下來。因此,他主張回到“自然狀態(tài)”——人類社會初期的那種純樸、善良,沒有私有制,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中去。

          法國啟蒙運動直接促進了后來的法國大革命,及造就了后來的空想社會主義??障肷鐣髁x是對啟蒙學者的思想的極端成份、激進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盧梭雖然認識到了私有制是社會不平等和一切罪惡的根源,也喊出了回到“自然狀態(tài)”(共產主義社會的原始形態(tài))中去的口號,但他并不主張在現(xiàn)實社會里完全廢除私有制,而只是主張均衡貧富,實行小所有制??障肷鐣髁x者們則不同,他們要在現(xiàn)實社會里也完全的、徹底的消滅“私有制”。

          空想社會主義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識形態(tài)社會,他們致力設計這種理想的社會的具體制度和模式,并為之不懈努力奮斗。這種思想最早見于16世紀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盛行于19世紀初期的西歐。圣西門、傅立葉、歐文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家,以下是維基百科對這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家的簡介:

          克勞德·昂列·圣西門(ClaudeHenrideRouvroy,comtedeSaint-Simon,1760年10月17日-1825年5月19日)是法國著名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

          圣西門出身貴族,曾參加法國大革命,還參加過北美獨立戰(zhàn)爭。他抨擊資本主義社會,致力于設計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并花掉了他的全部家產。

          在他所設想的社會中,人人勞動,沒有不勞而獲,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查爾斯·傅立葉(CharlesFourier,1772年4月7日于貝桑松-1837年10月10日于巴黎)是法國著名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

          傅立葉出身于商人家庭。他批評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希望建立一種以法倫斯泰爾為基層組織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一致的。他認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農村和城市的差別完全可以消除,并且首次提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徹底解放的衡量。但是他的學說在當時無人理會,被認為是“大腦患病的產物”。

          羅伯特·歐文(RobertOwen,1771年5月14日-1858年11月17日)是一位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也是一位企業(yè)家、慈善家。

          歐文出身貧寒,當過學徒、店長、后來成為了一家工廠老板。他在自己的工廠中主動縮短工人的勞動時間,改善福利條件,提高工資。1824年歐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買下1214公頃土地,開始新和諧移民區(qū)實驗,但實驗以失敗告終。歐文在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無產階級貧困的原因,并從生產力的角度提出公有制與大生產的緊密關系。

          晚年還提出過共產主義主張。最著名的著作為《新社會觀》《新道德世界書》。1823年,他以全部財產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建立了一所"新和諧村",進行共產主義"勞動公社"的實驗。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歐文對人類教育理論寶庫的一大貢獻。他認為,要培養(yǎng)智育、德育、體育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必須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歐文并不是一個有杰出思想建樹的人,而是一個偉大實踐家,他將空想社會主義從制度設計拉入到了實踐。當然這里的實踐與后來的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這三大作為實際政治運動、政治斗爭的社會主義的實踐是不相同的,而是實驗,即在原有社會的某一小范圍內建立自己設想的理想制度模式,以此來檢驗這一理想制度的合理性及可實施性。

          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的“第二十六章功利主義者”一章中說:“最早使用“Socialist”〔社會主義者〕一詞是在1827年,當時把它應用于歐文的信徒。”

          空想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嚴重不足,后來的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從不同方面對空想社會主義的不足作了彌補。

          三、社會主義的第二階段——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之后,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從不同的側面對其理論和實踐都作出了發(fā)展。

          1、無政府主義:

          又譯安那琪主義。近代第一個提出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是英國的W.戈德溫(1756-1836)。此后德國的M.施蒂納、法國的P.-J.蒲魯東(1809~1865)、俄國的M.A.巴枯寧(1814-1876)及P.A.克魯泡特金(1842~1921)等人,也相繼提出過各種無政府主義主張。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蒲魯東,他第一個使用了“無政府”概念并作了較系統(tǒng)的理論闡述。

          無政府主義者抨擊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病,認為這些弊病的產生是由于國家和政府的存在。認為政府是一種強制力量,造成人們的屈從,而屈從是產生一切邪惡的根源。人們只應受自己意志的支配。必須立即廢除一切國家,建立一個以個人自由聯(lián)合為基礎的、以小生產者為主體的、不設立國家政府的絕對自由社會。提出“自由即至善”的口號,認為個人自由高于組織紀律,個人意志高于集體意志,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個人自由產生了社會秩序而不是社會秩序給人們以自由。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無政府主義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的工人運動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世紀初期,隨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影響日益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西方,由于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干預日益頻繁,60、70年代,歐美一些地區(qū)又興起了一股無政府主義思潮,許多人創(chuàng)辦報刊,發(fā)表論著,繼續(xù)宣揚無政府主義。大部分人主張和平宣傳,也有少數(shù)人走上了恐怖主義道路。

          20世紀初,無政府主義從歐洲和日本傳到中國。中國早期最有影響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劉師培、張繼等人。他們創(chuàng)立無政府主義團體和刊物、宣傳蒲魯東、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等人的觀點。由于老莊虛無思想在中國社會的長期影響,焚符破璽,無為而治被一些人認為是理想社會,并把它和西方的無政府主義相比附,因此無政府主義曾一度在知識分子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后,無政府主義開始走向衰落。無政府主義者紛向四方面轉化:①改變立場,信仰馬克思主義;②消極頹廢,或遁入空門;③與反馬克思主義勢力合流;④繼續(xù)打著無政府主義旗號,苦撐破碎局面。1932年,無政府主義作為一個政治流派在中國已徹底破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馬克思主義:

          又可以叫共產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要通過社會政治運動,這是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提出的(參見《共產黨宣言》)。后來經列寧等人繼承和發(fā)揚,并且還在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中。馬克思主義分析了社會的階級劃分和社會的發(fā)展方向,提出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的理論。20世紀初,發(fā)展自馬克思主義的列寧主義,主張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武裝奪取政權。

          雖然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像小說《烏托邦》一樣詳細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在理論上,共產主義是一個消除了階級的社會,一個生產力極大發(fā)展的社會,一個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極大豐富的社會,所有的財產歸全人類所有,產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會經濟權利,人們不再將勞動做為謀生的手段,而“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

          根據共產主義的理論,要達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長期的發(fā)展,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第一步是通過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說,就是占人口少數(shù)的處統(tǒng)治和剝削地位的資產階級將會被占人口多數(shù)長期處于被剝削被統(tǒng)治地位的廣大無產階級取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這個政權稱為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相信,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必將發(fā)展到社會主義并最終到達共產主義。

          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是由資本主義造成的。沒有資本主義的充分發(fā)展,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要強調的是西方的改良社會主義跟列寧主義在政黨的本質及重要性上完全不同。

          1989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易幟,1991年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蘇聯(lián)也易幟。當前由共產黨執(zhí)政的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這些國家現(xiàn)在大部分都處于所謂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但是在實踐中,有的國家部分實行了傳統(tǒng)上認為屬于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如中國;而有的國家依然持續(xù)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如朝鮮。(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3、社會民主主義:

          近、現(xiàn)代工人運動中流行的一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改良主義的政治思潮,各國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和工黨的思想體系。1951年后又稱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各個發(fā)展階段的內容很不相同。

          “社會民主主義”一詞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歐洲大陸的工人運動中。它把“社會”一詞附加在當時流行的“民主主義”概念上,用來表達激進民主派在爭取民主的斗爭中,把政治改革與有利于勞動群眾的社會改革結合起來的要求,它是傳統(tǒng)民主主義的引申。19世紀60年代,社會民主主義成為工人政黨的綱領。這一時期的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上一致。第二國際后期,社會民主黨發(fā)生分化。原第二國際左派從社會民主黨中分化出來,建立共產黨。他們拋棄了社會民主主義概念,采用共產主義概念。右派和中派在20世紀20年代初合并,建立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仍然使用社會民主主義名稱。從此,社會民主主義成為與蘇聯(lián)共產黨為代表的共產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和改良主義的代名詞。它反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批評蘇聯(lián)沒有民主,扼殺自由,力圖走一條在資本主義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主要代表人物有伯恩施坦、K.考茨基、E.F.M.德賓、H.德曼、H.拉斯基。社會民主主義繼承了近代西方自由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并力圖把兩者結合起來。它強調不僅要爭取和擴大傳統(tǒng)自由民主主義在政治上的成果,而且要解決資本主義發(fā)展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剝削、貧困、失業(yè)等。它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壟斷的資本主義持否定態(tài)度,要求按社會主義原則改造資本主義社會,但反對把暴力和革命作為社會變革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社會民主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1951年社會黨國際的綱領性文件《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和任務》(1951),第一次正式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政治綱領。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它被社會黨國際各黨所遵循。主要思想代表有:奧地利的B.克賴斯基、德國的W.勃蘭特、瑞典的O.帕爾梅、法國的F.M.M.密特朗、英國的C.A.R.克羅斯蘭。民主社會主義主張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拒絕把任何一種思想體系作為唯一真理,反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它放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主張通過議會道路,平穩(wěn)地進行社會變革;它放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把無產階級政黨改變?yōu)槿嗣顸h,主張實行多黨制。其目標是走第三條道路,具體內容是實現(xiàn)自由、平等、正義和互助。它幾乎承認所有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基本價值,把自由和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主張擴大自由民主權利。同時,它堅持政治民主必須與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結合起來。要求建立一種在社會監(jiān)督之下的經濟制度,通過將關系國計民生的部分企業(yè)收歸國有、國家限制和調節(jié)私人資本、實行福利國家政策、工人參加企業(yè)管理等措施,使經濟為全社會服務。保障人民的社會權利,消除性別、社會集團、城鄉(xiāng)、地區(qū)和種族之間的歧視。80年代末以來,隨著東歐局勢急劇變化和蘇聯(lián)的解體,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進一步擴展。

          為一更好的理解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之間的差別,我們有必要分為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論述。在理論上,我們又可以區(qū)分為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來考察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實踐上,我們則可以分為暴力革命、社會改良和恐怖破壞三種方式來考察它們之間的差異。

          在理論上,由于宇宙萬物都有時空屬性,因此我們在研究事物的時候,有時會側重于時間維度,有時則會側重于空間維度。對于社會主義來說也是這樣,空想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都側重于空間維度,側重于考察某一時期(比如,當前、未來甚至古代)社會的具體模式和制度結構,這樣的社會主義又可以稱之謂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它們著重于建設具體的社會制度;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則側重于時間維度,側重于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研究人類社會制度的變遷,從而論證社會主義在未來的必然實現(xiàn)性及實現(xiàn)的方式,因此可以稱之謂歷史論證社會主義。

          在實踐上,無政府主義可以分為社會改良和恐怖破壞兩派。浦魯東就是社會改良派,他認為自己可以發(fā)明出種種社會改良方案去消滅資本主義的壞的方面,而保留其好的方面,從而將資本主義改造成社會主義;巴枯寧則是恐怖破壞派,他反對各種形式的政治斗爭,主張通過暴動和不間斷的破壞立即消滅國家,然后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各自由公社的聯(lián)邦。馬克思主義是暴力革命派,主張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從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則是社會改良派,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制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主張通過議會道路,平穩(wěn)地進行社會變革,將資本主義改造成社會主義。

          無政府主義主要活躍于早期——第一國際時期(1864~1814),中期開始衰退,后期則基本消失;現(xiàn)代意義的社會民主主義主要活躍于中后期——即第二國際(1889~1872)到現(xiàn)今,1951年又改稱民主社會主義,是以伯恩斯坦為鼻主的;馬克思主義雖然也經歷了高潮和低谷,但一直都起著比較大的作用。第一國際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合作建立的,后來也因為彼此的觀點、立場不同,而分道揚鑣;第二國際則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和主張走改良道路的拉薩爾主義合作所建立的,后來則因為彼此的觀點、立場不同,而分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堅持馬克思主義,中派表面上堅持中立實際上靠近右派,右派堅持社會民主主義。

          由于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曲折和復雜,以及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因此有幾點需要說明的:無政府主義也有認為不屬于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是從近代的社會民主主義中分化出來的,無政府主義也被認為是早期的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現(xiàn)代社會民主主義)也有人認為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分化而來。(資料來源:網絡)

          四、社會主義的未來或第三階段的社會主義:

          總結第二階段的社會主義,我們會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對我們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列寧主義道路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權在鼎盛時期幾乎統(tǒng)治了半個地球;以伯恩斯坦道路建立的社會主義在西方國家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原15個歐盟國家中,有13個是社會民主黨在執(zhí)政,并且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民主主義已開始向亞非拉地區(qū)發(fā)展。

          由于蘇東社會主義的崩潰,我們現(xiàn)今的許多人已不在相信社會主義了。但這與我們長期受到的誤導有關,這一誤導使我們認為只有列寧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才是社會主義,西方國家都是資本主義。這一誤導的最大問題就是排除了社會主義的另一支——社會民主主義為社會主義。西方學者為了避免這一情況,一般不這樣劃分,而是將我們以前所說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一律稱之為“共產集權國家”,而將“資本主義陣營”稱之為“工業(yè)化民主國家”。事實上,當年馬克思為了將信奉自己的暴力革命的社會主義與形形色色的改良社會主義區(qū)分開,而將自己的理論改稱為共產主義了。當我們明白了這一概念上的誤導,以及知道了當前的許多西方國家(我們以前常說的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社會黨在執(zhí)政,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國家)在許多方面已經被改造成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相信社會主義了。

          社會主義的未來應該是哪樣的呢?我認為首先就是確定社會主義正確的目標和根本任務是反抗家族性質的財產私有制(財產世襲制),而不是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犯類似前蘇聯(lián)的錯誤,雖然個人性質的、經濟意義的私有制廢除了,但是家族性質的財產私有制卻得以保留,不僅如此,而且還大量滋生那種落后的權力的變相世襲制,甚至像朝鮮更是恢復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世襲制。

          其次是應將時間序列的歷史論證和空間序列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而不是發(fā)展哪一個側面。這樣就不會導致象列寧主義那樣奪取了政權卻不知該如何正確的建設社會主義,也不會象民主社會主義那樣注意短期的利益而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和任務。當然為了將理論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的近期目標定為實現(xiàn)對巨額財產收取高額遺產稅,對巨額收入收取高額個人所得稅,建立社會福利制度是合適的,但因此而放棄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和任務就不對了。

          至于是象列寧主義那樣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還是象拉薩爾、伯恩斯坦那樣主張通過議會道路和平的實現(xiàn)社會主義?我認為這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問題。一般而言,戰(zhàn)亂年代更應該通過暴力革命,和平年代更應該通過改良的方式。列寧主義之所以是在一戰(zhàn)初期、二戰(zhàn)后期獲取了巨大成功,正是因為他的暴力革命道路適合于戰(zhàn)亂年代。伯恩斯坦的改良主義之所以在西方國家取得了極大成功,也正是因為西方國家有健全的議會民主制,適合于他的和平改良道路。至于巴枯寧的恐怖破壞的方式,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3篇

          尊敬的XXX書記、XXX局長,各位領導、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在XXX市委黨校與在座的各位見面。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XX市委黨校誠摯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們都知道,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可以從中國和世界兩個區(qū)域視角來講解。不同的取鏡,就會呈現(xiàn)不同的直觀感受和解讀。那么,中國視域下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又會讓我們產生怎樣的感觸與思考呢?根據XXX書記的指示,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來我所要授課的主題是“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不吝指出問題?,F(xiàn)在,課程開始。

          一、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開篇序言

          任何一部歷史的撰寫,都有它的時代背景??梢哉f,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也有它蹣跚學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揭開了中國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惡化的過程之中,我國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期間,多少仁人志士慨以當慷、前赴后繼,為拯救國民探索出路、四處鑿壁、呼號奮戰(zhàn)。然而,由于他們始終奔走在資本主義道路之上,終究未能在救國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為滿目瘡痍的中國送來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早已麻木的廣大工人、農民脫下沉睡的外衣,紛紛登上歷史的舞臺,發(fā)出擺脫壓迫與剝削的吶喊與警醒。這個時候我們國人才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跟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尤其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開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證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大膽嘗試與無限智慧。隨后,在我們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頑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最后的偉大勝利。

          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夕《論人民民主專政》為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說,國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過諸如新中國應該走什么道路、應該建成什么性質國家等問題。慶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讓人們對資本主義道路報以堅定的否決??墒牵速Y本主義道路之外,新中國難道要選擇封建主義嗎?就在國人議論紛紛、迷茫困惑之際,我們黨偉大領袖毛主席大筆一揮,著文《論人民民主專政》,旗幟鮮明地告訴國人:“走俄國人的路。”沒錯,這就是最終的答案,即社會主義道路。由此,新中國的歷史隨著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書寫同步進行,開啟了中國人民的新歷史。

          二、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篇章基調

          新中國的成立雖然成功搭建起社會主義發(fā)展主體框架,但還缺乏社會主義制度主心骨的支撐。因而,在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前,新中國致力于打造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國陸陸續(xù)續(xù)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下來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惡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切實恢復了殘破的國民經濟。

          1953年至1956年,中國通過大規(guī)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53年,我們黨適時提出渡時期總路線,指出國家要實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所謂的“一化三改”。期間,我們黨依據當時中國國情,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一化三改”運動之中。1956年,新中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這標志著我們這樣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的新民主主義大國,在短短幾年時間之內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的變革,更是一個國家歷史基調的奠定。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確的。整體上來說,在一個4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xiàn)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制度轉型,促進工農業(yè)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勝利。不得不說,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曲折探索章節(jié)

          新生事物的成長難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歷程經過了兩個曲折的探索階段,雖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傮w來說,這是一種曲折的前進。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國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曲折十年。需要著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澤東主席《論十大關系》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樹立了一個良好開端。不同于蘇聯(lián)否定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的觀點,新中國準確判斷社會主義社會狀況,表明敵我矛盾并非社會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即人民內部矛盾,確實占了主體。這一論斷在當時的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都起到了振聾發(fā)聵和獨樹一幟的作用。但是,1956年蘇聯(lián)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引發(fā)了世界性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由此,新中國1957年極少數(shù)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放肆發(fā)動進攻。進而,國內的反右派斗爭被擴大化,大量人民內部矛盾被當作敵我矛盾。在這樣的國內外不穩(wěn)定發(fā)展趨勢影響下,我們黨在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雖然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但卻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催生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因此,我國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進入生產生活困難時期,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好在國家領導人及時調轉航舵,通過1960年“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及1962年“七千人大會”,國民經濟得到順利恢復與發(fā)展,出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國迎來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個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認,這十年間的探索雖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資本主義復辟的預演,但付出了較為慘重的代價。我們應該看到,國家領導人發(fā)動思想文化領域革命運動的初衷是為了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蘇東劇變便證明了關于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思想具有戰(zhàn)略意義,富有遠見。而且,這種思想至今仍不失深遠意義,應該給與肯定。只是,探索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和指導方略缺乏科學的分析,使黨和國家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理應加以拋棄。當然,在這十年間也取得不少成績,如:三線建設、兩彈一星、中美中日恢復外交關系。這些都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經濟騰飛準備了重要的條件。

          四、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起承轉折段落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哲理同樣適用于勤勞、勇敢、奮斗的中國勞動人民身上。當新中國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時,改革開放一聲炮響,將步履蹣跚的中國推向新世紀的迎風潮頭。

          1978年,我們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開放偉大決策扭轉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進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鑰匙打開了人民群眾身上的教條主義枷鎖,讓人們的內心從曲折的過去解脫出來,重新面對新時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完善社會主義及推動社會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動能、提供新動力,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再次節(jié)節(jié)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社會主義加上“特色”內涵。我們根據國情實際和時代特點,通過艱辛探索賦予了鮮明的中國發(fā)展特色。自此,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閃耀。由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逐漸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理論、基本道路、基本路線。在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毛澤東主席時期開始探索的,但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機制,則是在鄧小平同志時期完成的,兩者屬于前后繼承關系。也就是所謂的“始于毛,成于鄧”這個說法。

          新時代,我們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在經濟上,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在文化上,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紅色革命文化為基因,同時吸收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中積極內容的文化制度。經過實踐的證明以及時間的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已經成熟,有力促進了國內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經受住了國際復雜形勢的考驗。因此,我們充滿了新時代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同志們,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是一段從建立到建設再到完善的歷史,是一部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探索中發(fā)展、在挫折中前進、在困難中成長。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勞動人民的汗水與心血,讓我們?yōu)閲?、為自己鼓掌致謝。

          同志們,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歷史。我們經歷多少風風雨雨,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經歷多少坎坷磨難,才能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逐步強起來;我們經歷多少淚眼婆娑,才最終走向了偉大復興。應該說,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最后,希望對于新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我們十四億中華兒女奮力在新時代陽光普照下,繼續(xù)譜寫華麗新篇章。

          我的授課到此結束,感謝大家!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4篇

          500年風雨征程,500年奮勇前行。承載著理想和使命,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一國到多國的發(fā)展,也經歷了從蘇東劇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興起的過程,一路走來,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進,又有坎坷曲折。

          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是人類為擺脫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剝削制度、實現(xiàn)更美好的社會制度的探索史,是無產階級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奮斗史,始終代表著人類的前進方向,始終推動著社會不斷發(fā)展變革。

          對于社會主義這無比豐盛、醇厚的精神財富,你了解多少呢?是否還有不少困惑呢?要知道,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承上啟下,互相聯(lián)系的。只有把相關的知識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個知識鏈條,再把相關的知識鏈條鏈接起來,形成知識網絡,才能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知。

          為此,黨委學生工作部以問題為導向,制作了社會主義“知識鏈”,并將根據學生的問題不斷擴充,期望能夠帶你讀懂社會主義發(fā)展史!

          一、社會主義發(fā)展分為幾個階段?

          共分為六個階段:

          01

          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fā)展時期

          02

          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時期

          03

          社會主義實踐時期

          04

          蘇聯(lián)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05

          新中國成立后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時期

          0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時期

          二、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01

          空想社會主義是什么?

          空想社會主義不是“你在空想啥社會主義”的胡思亂想,是指“處于空想性質或階段的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的最初形態(tài)??障肷鐣髁x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向往與憧憬,但同時也是一種缺乏現(xiàn)實力量和正確途徑方法的理論設想或空想的學說。

          02

          空想社會主義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其代表人物是誰?

          空想社會主義產生于16世紀,終結于19世紀30~40年代,著名代表人物為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03

          為什么空想社會主義又稱“烏托邦社會主義”?

          《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先驅托馬斯·莫爾的代表作,它描繪了一個財產公有、人人平等、共同勞動、沒有貧富差距、每個人自由而幸福生活的海島“烏托邦”。所以,烏托邦如同西方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一樣,是人類想象出來的最美好的社會。所以空想社會主義又被稱為“烏托邦社會主義”。

          04

          空想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和主張是什么?

          1、廢除私有制和雇傭勞動,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

          2、改變資本主義分配制度,實行共同勞動,合理分配

          3、消滅商品交換,有計劃地組織生產

          4、消滅城鄉(xiāng)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階級差別

          5、主張把國家變成純粹的生產管理機構,直至最后消亡

          6、反對資本主義婚姻制度,認為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兩性結合或離異都是完全自由的。

          05

          空想社會主義最終為什么沒有實現(xiàn)?

          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對未來的理想社會提出許多美妙的天才設想,這些思想對啟發(fā)和提高工人的覺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會主義只是一種不成熟的理論,反映了正在成長中的無產階級最初的、還不明確的愿望。

          它的局限性表現(xiàn)在:

          1、其理論基礎是唯心史觀,他們傾向于從道德上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并設計未來社會的藍圖,而沒有揭示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的本質;

          2、他們不了解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資本主義社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

          3、他們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因而找不到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依靠力量。

        本文來源:http://628568.com/fanwen/225984.html

        為您推薦

        京ICP備2021107668號

        CopyRight 1996-2018 http://62856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贏教育網 版權所有 投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