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2024-02-02
2024-02-01
2024-01-31
2024-01-29
【628568.com--讀后感】
讀后感,顧名思義,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馬爾克斯展現(xiàn)世界的方式很美,這點無需討論。但他的世界我曾一度拒絕茍合。
這本書,最神的是不停進行的視角切換。我們一起過的人生,在你我看來,也能是如此不同的經(jīng)歷。我們認為的對對錯錯,在對方眼里可能恰好是錯錯對對。
我讀得挺吃力,從來沒有因為一本書這么生氣過。
以下是我兩個月前寫的:
我想這只是多輕薄的感情,就能靠個模糊形象意淫一輩子。費爾明娜是誰不重要,這個具體人的脾氣愛好都不重要,是個任意美好形象就可以。插播一條真理:請記住一個頹喪,自卑,沒有自我追求的形象不討任何人喜歡,這種人念出的愛情就像淋了大雨敗在污泥里的花。一個沒經(jīng)歷過愛情就生出負面情緒只能宣揚自己床上功夫的男人就是很可憐,別人就是很幸福,那種幸福是什么樣的感覺呢,呵呵,你永遠體會不了了,就在泥里繼續(xù)栽著吧。
“高尚”的人要靈魂相戀就只走靈魂好了,最后又上的什么床。
至于費爾明娜,一個在父親商品標價式教育下長大的心理不健全女孩子而已,對好的買主來說她是個優(yōu)秀的商品,可惜對一切情感來說她從沒學會怎么愛,因為她沒見過愛的模樣。
以下是看到費爾明娜準備在生活中抹掉初戀時寫的:
我現(xiàn)在開始明白了,少年時期多少次瞬間清醒的決絕可能不是“渣”,只是現(xiàn)實一口吞噬日復一日用幻想勾畫出的虛假形象。那不是戀人,那只是想象出的影子。直到有一天,一個泛著溫柔光澤的人微笑走來,愛情正式光臨了,安定下來,代替了它先前躲躲藏藏造成的幻境和夢魘。
后來就把這本讀到一半的書從四月丟到了六月。前兩天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希望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在一起的,我希望費爾明娜幸福,希望她找回自己。直到讀費爾明娜說的那句“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了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為我們太年輕;現(xiàn)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技重施,因為我們太老了。”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帶著多大的偏見看待愛情。
我也是被馬爾克斯通過欺騙帶到結局的讀者。期間罵過鄙夷過,最后還是只想說:馬爾克斯牛逼!
那時候的愛情,就像是一場霍亂,來得猝不及防,然而當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jīng)消耗殆盡。“悅起無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這樣,愛一個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除了他(她),無藥可醫(yī)。
十五歲的窮小子弗洛倫帝諾愛上了十五歲的富家女子費爾明娜,每天在她必經(jīng)之路等待,終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過姑姑,他們互傳書信,然而當這些小把戲被費爾明娜的父親看穿時,他像所有的小說里富人對待窮小子一樣對待弗洛倫帝諾。他燒了女兒和弗洛倫帝諾來往的書信,和弗洛倫帝諾當面交談,企圖勸他放棄費爾明娜,帶著女兒出門旅行。他的這一切做法對于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青年男女顯然是沒有用的,他萬萬沒想到,女兒會在旅行中繼續(xù)與她的小情人保持聯(lián)系,并且關系越來越密切。
當他們結束兩年的長期旅行回到那個城市,父親發(fā)現(xiàn)女兒仍未忘記那個小子,于是便同意他們的婚約。而當費爾明娜偶然一次遇見弗洛倫帝諾時,她失望了,那個小伙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樣子。于是,他們的婚約作罷了。后來,費爾明娜嫁給了有身份有地位的烏爾比諾醫(yī)生,讀后感。弗洛倫帝諾只是默默關注著她,等待著她。當教會為烏爾比諾敲響喪鐘時,弗洛倫帝諾拋棄身邊年輕的情人,飛奔到費爾明娜身邊,再一次向她求婚,這時的他們已進入遲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個世紀。
我認為整部書不僅僅是想給我們看一個矢志不渝,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愛情就像霍亂,它來的時候,人們會惶恐,不安,會絕望,痛苦。然而慶幸的是,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后,依然具有愛的勇氣和能力。戀愛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緒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夠化解。就像張愛玲在小說《傾城之戀》中寫到:柳源在細雨迷蒙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為他在那里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yī)我的藥”。她紅了臉,白了他一眼。
小說的最后,費爾明娜和弗洛倫帝諾在一艘輪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時的他們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卻依舊擁有愛的能力,那遲到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情,讓人羨慕不已。
我必須為我最愛的這本書寫點什么。這種想法也許從我開始閱讀它的第一行字時便已經(jīng)產(chǎn)生,以至于在往后細讀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滿了都仿佛是從自己心底涌出來的一般。誠然我覺得即便用盡我所熟悉的一切華麗辭藻都無法表達盡我內(nèi)心的崇拜感,但我依然要寫下這一刻膚淺而片面的感受。在此之前,我已經(jīng)飽受好幾個失眠的夜晚來組織這些語句,用最澎湃的言辭來贊美,我的血液之內(nèi)涌動的愛的激情。是的,因為愛而蘇醒的麻木而平庸的生命,那就是我一直所向往和探索,卻一直沒有看清楚的愛情的面目?;酁樯衿孢@樣司空見慣卻毫無血肉的贊美第一次在我的筆下發(fā)光。什么“朝思暮想、魂牽夢繞、千回百轉……”這些詞語一遍一遍數(shù)下去,一遍一遍的重溫,總算是有所領悟。正是這本書,讓我單薄的生命變得豐盈,但我更情愿相信,那是一種叫做關于“愛情”的東西。我決不認同這是一本充滿遲暮感傷的書,相反,那正是生命、激情蓬勃,充滿了青春揮散不去的羞澀同時也承載著歲月的腳踏實地。
“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我承認馬爾克斯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我前世所經(jīng)歷過的那樣,在我的腦海中殘存著記憶,然而,這句話是特別的。與我以往的理解有所不同。是的,我以為死亡才是永恒,而生命卻短暫如煙花。這時,我知道我錯了,當我看到這本小說的最后一章,看到歲月在兩位老人身上留下的不可磨滅的衰老的痕跡,穿越過那種即將消逝而去化為灰燼的憂傷,我看到生命的反抗。至今為止我所見過的最瘋狂的事情——兩具年過半百肌肉松弛的身體在船艙中愛,只是純粹的沉醉。簡直太瘋狂了,那種垂死掙扎在生命力即將殆盡的年齡邊緣,以一種最純潔的方式相愛。除卻污濁的道德觀,相信最本真的心靈。是的,這一切早已超越死亡、超越孤獨、超越偏見、超越高傲、超越愛情本身。因而令人戰(zhàn)栗。
與愛隨之而來的恐懼,孤獨以及面對死亡的恐慌。
一直以為自己對愛的理解已經(jīng)足夠深刻,但看完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認識不過只是冰山一角,實在微不足道。馬爾克斯的語言實在是太精確,精確到每一絲細微的情愫都被放大成無數(shù)的句子,以至于那些不曾被明晰的感覺,也被挖掘出來了。面對愛情的恐懼,那不單純是一種對于失去的恐懼,恐懼失去簡直是太膚淺的事情了。“愛的恐懼”實在是一個極富神秘感的詞語,充分描繪出愛情的神圣與崇高。我暫時找不到更準確的語言來解釋我對這一想法的理解。而“孤獨”是那樣一個深邃的詞語,它賦予生命更多的悲情與張力。也許它來源于為擺脫孤獨而產(chǎn)生的各種神話淵源,這個自人類誕生以來便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命題,必須在與愛情碰撞的時候才能摩擦出更燦爛的花火吧。在愛情中思考人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愛情必須上升到某種精神的高度,才配稱之為愛情,就像在阿里薩追尋達薩的漫長的歲月中,達薩早已變成一個超越愛戀對象的精神載體,當他追求到她時,她才真正的成為她自己,他也才變得真實。這是一種至上而下的轉換,充滿了生命的現(xiàn)實感和厚重感。當他與她結合的那一剎那,我相信,死亡已經(jīng)不再那么令人恐慌,因為愛情創(chuàng)造的奇跡會一直延續(xù),生命也將一直延續(xù)下去。告別或者死亡才是短暫的。
各種形式的愛
當我了解到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一些細節(jié)。我更清晰的從中看到父輩愛情的影子,猶如達薩對丈夫的愛,直到丈夫去世才被她自己承認,那是一種毫無激情可言,卻深沉持久的愛情。“你要永遠記住,對于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wěn)定。”這句在達薩年輕時候聽來冷酷無情的威脅,卻在丈夫去世后才深刻體會其中深意。那幾乎是最真誠的愛情宣言,以至于將那些逝去的枯燥寂寞的歲月變成幸福的畫面。即便是平庸而瑣碎的,在失去之后都會彌足珍貴,這是一位老人最坦誠的忠告吧。
唯有愛情能與死亡和孤獨抗衡,然而與愛情結伴同行的也是面對死亡與孤獨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