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共贏教育網(wǎng) >范文大全 > 主持詞 > [看見的讀書筆記每章]看見的讀書筆記

        [看見的讀書筆記每章]看見的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19-12-01 來源:主持詞 投訴建議

        【628568.com--主持詞】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收集整理好的看見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看見的讀書筆記【一】

          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

          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無意識,那才相當于死。

          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滿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zhì)就是不安。

          其實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剛性。善良的人做“對抗性”采訪,不會躍躍欲試地好斗,但當他看護真相的時候,是絕不撤步的對峙。

          看這個人的眼睛,就知道真不真誠。

          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失敗感比口含硬幣還苦。

          “她去世快六年了,我不跟人談她,不看她照片,也不愿別人跟我談她,每次夢里終于看見她的時候,心里都松一下:看,她沒死,我就知道。有時在夢里我小聲喊她:“奶奶” ,她靠在門邊上,看著我,不認識了,說:“誰呢?” 我心里凄涼,又覺得,是我沒照顧好你,不值得你認得?!?/p>

          真實的人性有無盡的可能。善當然存在,但惡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彌補,傷害卻有可能被原諒,懺悔也許存在,也許永遠沒有,都無法強制,強制出來也沒有意義。一個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記者只要別拿石頭攔著,他自己會流淌出來的,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我沒有跟任何人說這件事,最難受的不是頭上和胳膊上的擦傷,也不是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覺——厄運中的人多有一種對自己的怨憎,任務(wù)是自我的某種殘破才招致了某種命運。

          愛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見不著,不注意的人。

          我這個年齡經(jīng)歷的所有事都特別淡。

          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

          已經(jīng)知道有些人承受的東西是他人無力改變也無法體會的。唯一能做的是得到別人允許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試圖感受你的感受。

          陳虻說:“你問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期待答案么?你要不期待,你就別問了?!?我不作聲。 我問醫(yī)生朋友:“為什么我呼吸困難?” 他說:“情緒影響呼吸系統(tǒng)使呼吸頻率放慢,二氧化碳在體內(nèi)聚集造成的?!?“有什么辦法嗎?” “嗯,深呼吸?!?上樓的時候,我深呼吸;下樓的時候,我深呼吸。我看著電梯工,她松松垮垮地坐著,閑來無事,瞪著墻,永遠永遠。我強烈地羨慕她。

          做一個能夠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我們有信心相信讓明天更美好!

          理解的基礎(chǔ)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

          一九四六年,胡適在北大的演講中說:“你們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 我初看不明白。 他解釋:“你們說要爭自由,自由是針對外面束縛而言的,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給你自由而不獨立,仍是奴隸。獨立要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就是獨立的精神?!?/p>

          “你不可能是個好新聞人。”有同行直言不諱地對我說。 “什么是?” “愛打聽,好傳播?!?是,我本性不是。我每天四處打電話爭取采訪機會,做了很多獨家的選題,但這么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領(lǐng)導和同事接受我,讓這件事成為第二天的媒體頭條。我知道什么樣的題能拿獎和被表揚,可我心里清清楚楚,這些不是我打心眼兒里有欲望的題,它們不會觸動我。

          記者提供的是事實,不是情緒。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說,“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陳虻

          崔永元勸過我一次:“你不適合調(diào)查,跟在別人后面追,那是瘋丫頭野小子干的事,你去做個讀書節(jié)目吧?!彼挛矣悬c逼自己。我深知他的好意,但文靜了這么多年,一直泡在自己那點小世界里頭,怕冷怕熱怕苦怕出門怕應酬,除了眼前,別無所見。有次看漫畫,查理布朗得了抑郁癥,露西問:“你是怕貓么?”“不是?!?“是怕狗么?”“不是。”“那你為什么?”“圣誕節(jié)要來了,可我就是高興不起來?!薄拔抑懒耍边@姑娘說,“你需要參與進這個世界。

          當一個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還手的時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著攻擊的前提是,有一個公正的游戲規(guī)則,并且深信對方會回到游戲規(guī)則中來。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訴別人應該怎么樣,這就是錯的方式。

          人生奇詭,處處與舊日生活撞在一起。

          沒人跟你過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公眾對記者這個職業(yè)的要求是揭示這個世界,不是揮舞拳頭站在什么東西的對面。

          電視節(jié)目習慣把一個人塑造為好人,另一個是壞人,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生與死,苦難與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的體內(nèi),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 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真實的人性有無盡的可能。善當然存在,但惡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彌補,傷害卻有可能被原諒,懺悔也許存在,也許永遠沒有,都無法強制,強制出來也沒有意義。 非常同意,人的一生,本來就是善良與罪惡,人性與野獸般的欲望不斷交織不斷干戈的過程。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為代價,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們?nèi)祟?,是出于娛樂?/p>

          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給我一個刺激,人是一樣的,對幸福的愿望一樣,對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樣,只是她生在這兒,這么活著,我來到那兒,那么活著,都是偶然。

          當一個人關(guān)心別人的時候,才會忘記自己。

          人們在還能笑的時候,是不容易被打敗的。

          陳虻說過:“去,用你的皮膚感覺新聞。” 這地震把我從演播室震出來,震到了地上。

          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號就度過去。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間,把一杯水從桌上端到嘴邊并不吃力,把它精確的移動一毫米卻要花更多時間和更多氣力,精確是一件笨重的事。

          看見的讀書筆記【二】

          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掙脫,這才是活著。(或許一個人思想和身體所能到達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他生存的意義)

          人們聲稱的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么幸福。

          沉沉的晚上,頭頂一盞小燈烤著,櫟木板和皮革有一種昏黃老熟的味兒,對面玻璃反射這點小光,好像整個世界都窩在里頭。從第一次坐在這兒,我不興奮,也不擔心,心里妥當——就這兒了。

          老金杯在長安街上開到一百二十碼,窗開著,外頭沒人,風野蠻地拍在臉上。我原來以為這一輩子,就是每天想著怎么把一個問題問好,把衣服穿對,每天走過熟悉又局促的街道,就這么到死,沒想到還有這么一天。

          妹妹在黯淡的路燈下看著我。去病房前我倆談起過父母,我問她:“你覺得我應該去病房嗎?”她說:“你可以選擇不當記者,但是你當了記者,就沒有選擇不去的權(quán)利。”(職業(yè)擔當)

          如果當時有人看到這一幕,可能會認為我瘋了,因為那根本不算舞蹈,那只是人的身體在極度緊張后的隨意屈張,音樂就像是誰站在萬仞之上,在風暴中厲喊。

          “這個年紀的孩子,特點就是以伙伴的價值觀和情感為中心。他們這種非常牢固的小團體友情,一旦關(guān)鍵鏈條斷了,就很危險?!?/p>

          痛苦的時候,”我大概還記得信的結(jié)尾,因為像是寫給十四歲的自己,“去看西北的天空,去看明亮的樹林,那是永恒的安慰?!?/p>

          我從來沒想過一個節(jié)目會以無解來結(jié)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實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能不能打開它,可能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愿我有足夠的耐心、善意和自制力,告訴自己在一張白紙上所做的描繪應慎之又慎,告訴自己產(chǎn)生的每一點影響都應該盡量積極)

          機轟炸佛羅倫薩時,她還是個小孩子,蜷縮在一個煤箱里,因為恐懼而放聲大哭。父親狠狠地摑了她一耳光,說:“女孩子是不哭的?!彼蘸髮懀骸吧罹褪菄谰臍v險,學得越快越好,我永遠忘不了那記耳光,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吻?!?女孩子是不哭的)

          失敗感比口含硬幣還苦。(愿我時時記著這苦味,把它當作前進的動力)

          他拍到那些被藏的尸體遺骸,聞了被燒過的裹尸布,“你要是真見過他們的樣子,就不可能為幾個錢把靈魂賣了?!?善良的人做“對抗性”采訪,不會躍躍欲試地好斗,但當他決定看護真相的時候,是絕不撤步的對峙。(平靜而堅定)

          每次,她決心已定時,都是嘴往下一抿,一點表情沒有,眼里寒意閃閃。

          為了一個目的——哪怕是一個正義的目的,就像車輪一樣狠狠輾過人的心,也是另一種戾氣。

          但文靜了這么多年,一直泡在自己那點小世界里頭,怕熱怕冷怕苦怕出門怕應酬,除了眼前,別無所見?!拔抑懒?,”這姑娘說,“你需要參與進這個世界?!?長天大地,多摔打吧)

          那幾年就是這種盛夏才有的干燥明亮,之前青春期濕答答的勁兒一掃而空。

          王小波說過,你在家里,在單位,在認識的人面前,你被當成一個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個沒人認識你的地方,你可能會被當成東西對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當成人,不是東西,這就是尊嚴。

          因為我們的性文化里,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shù)滦?,把偏見當原則?!弊屓俗杂傻貝郯桑杂捎儩?。過于放縱與揮霍的性多少讓人覺得有些猥褻。完全脫離了愛,豈不是又退化成了動物?

          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的體內(nèi),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 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

          人性里從來不會只有惡或善,但是惡得不到抑制,就會吞吃別人的恐懼長大,尖牙啃咬著他們身體里的善,和著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人是一樣的,對幸福的愿望一樣,對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樣,只是她生在這兒,這么活著,我來到那兒,那么活著,都是偶然。 萬物流變,千百萬年,誰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當中,采訪是什么?采訪是生命間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阿甘是看見了什么,就走過去。別的人,是看見一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zhàn)計劃,然后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一輩子就看他閃轉(zhuǎn)騰挪活得那叫一個花哨,最后哪兒也沒到達。”

          “今天你可以失去獲得它的權(quán)利,你不抗爭,明天你同樣會失去更多的權(quán)利,人身權(quán),財產(chǎn)權(quán),包括土地、房屋。中國現(xiàn)在這種狀況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長期溫水煮青蛙的一個結(jié)果,大家會覺得農(nóng)民的土地被侵占了與我何干,火車不開發(fā)票、偷漏稅與我何干,別人的房屋被強行拆遷與我何干,有一天,這些事情都會落在你的身上?!?/p>

          我只是討厭屈服。

          “你靠什么贏得尊重?”我問。 “靠我為自己權(quán)利所作的斗爭?!焙聞潘烧f,“權(quán)利是用來伸張的,否則權(quán)利就只是一張紙?!?/p>

          突然,他大聲叫起來:“去他媽的,我總算試過了,起碼我試過了!”

          一九四六年,胡適在北大的演講中說:“你們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 我初看不明白。 他解釋:“你們說要爭自由,自由是針對外面束縛而言的,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給你自由而不獨立,仍是奴隸。獨立要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就是獨立的精神。”

          他當然有權(quán)利放棄,正義是自己內(nèi)心對自己的期許,不是用來脅迫人的,我改口成“你判斷要不要放棄”。

          對抗不代表獨立,“誰也不信誰,不買賬,這不行,不能光服從,也不能光對抗,那只是個姿態(tài)。得有理由,有科學依據(jù)。批評政府,這事咱理直氣壯,但也得反思自己,既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垃圾的產(chǎn)生者,也該反思我們自己應當做點什么?!?/p>

          “公民和普通百姓的概念區(qū)別是什么?” “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卻不傲慢,對政治表示服從,卻不卑躬屈膝。能積極地參與國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惡知道憤怒,我認為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公民。” 我問他最后一個問題:“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這個當時三十四歲的年輕人說:“我想要憲法賦予我的那個世界?!?/p>

          她繼續(xù)寫著:“柴靜忍耐著,沒有流露出不滿。她臉上撲著粉,不,說掛著霜更像一些。她仍然表現(xiàn)出很有涵養(yǎng)的樣子,但是,當一個人表現(xiàn)得很有涵養(yǎng),其實是傳遞著不以為然的意思。”

          “子路問孔子,您從政的話,第一件事是什么?孔子說,必也正名乎。這句話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對權(quán)利的界定要有清晰的認定。這些空無一人的桌椅,其實就是憲法賦予代表的知情、參與、表達、監(jiān)督的權(quán)利?!?/p>

          節(jié)目結(jié)束,看到一個人在我博客里留言,說柴靜像個“教士”,絮絮不休地說著一些正確但是無人會聽的話。是,電視機前的人端著碗就走過去了,我在耳機里甚至聽到跟我連線的主持人把話筒關(guān)了在閑聊。 我知道可能沒人聽。但這事兒就像談戀愛一樣,跟別人沒關(guān)系,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很多事都是這樣,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

          “爭論不是會讓意見更分散嗎,你為什么說可以達成共識?” 他說:“只有通過爭論才能達成共識,爭論是爭真理,有理走天下?!?/p>

          人性是這樣,光靠自己靠不住。 有時候累了,半夜回來,就想著明天節(jié)目不管了,先睡吧,但看到有人在我博客留言:“你觀察會議,我觀察你?!?心里一動。又在桌前坐下來準備材料……有人看著,不敢太輕慢。曾國藩說得對,世間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說,“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p>

          “俄羅斯的人民用花朵紀念她,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比什么都柔弱,但比恐懼更強大。”

          xx豆瓣小組關(guān)閉后,有位前輩寫過一篇長長的博客紀念它,贊美它,文章下面的留言里,有一個署名是這個小組組長的人,他說:“我們的小組里有一部分文章是有建設(shè)性的,并不像您說的那樣篇篇都是?!?這人最后寫道:“不要因為一樣東西死去就神話它?!?這話硬而清脆,像銀針落地。

          我依然尊敬并學習法拉奇和安娜,但也開始重新思量采訪,她們甘冒槍林彈雨,為一次采訪可以傾注生命,性烈如火,同情心極深,但也容易將世界分為掌權(quán)者與被侮辱者,將歷史的發(fā)生歸功或歸罪于某一個人,容易將好惡凌駕于事實之上。

          淚水和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慢覺得公眾對記者這個職業(yè)的要求是揭示這個世界,不是揮舞拳頭站在什么東西的對面。

          “保持對不同論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探尋就是要不斷相信、不斷懷疑、不斷幻滅、不斷摧毀、不斷重建,為的只是避免成為偏見的附庸。或者說,煽動各種偏見的互毆,從而取得平衡,這是我所理解的‘探尋’?!?/p>

          即便這些解釋會讓我們本來簡單的是非變得混沌,會讓我被動,讓我在采訪中陷入尷尬,讓我可能必須放棄一些已經(jīng)做完的不錯的采訪段落,會帶來節(jié)目被公關(guān)掉的風險,也必須這樣做,不僅是對他們負責任,同時也讓我們自己完成對世界的復雜認識,哪怕這個認識讓我苦苦難解,讓我心焦?!?/p>

          采訪不用來評判,只用來了解;不用來改造世界,只用來認識世界。記者的道德,是讓人“明白”。

          “您認為媒體有偏見,是的,可能媒體會有偏見,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這樣,但糾正偏見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意見市場流通起來,讓意見與意見較量,用理性去喚起理性?!?/p>

          他送我那本《金剛經(jīng)》里,有一句注解“念起即覺,覺已不隨”,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緒判斷的,但要有個戒備,念頭起來要能覺察,覺察之后你就不會跟隨它。

          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p>

          斯賓諾莎還說過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絕不能是善。因為恐懼是一種痛苦,希望不能脫離恐懼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識的缺乏,和心靈的軟弱無力?!?/p>

          我說:“你說的這種真實感要靠量的不斷累加才能滿足吧?!?他看著我,意思是你往下說。 我說你可以去看一本書叫《罪與罰》,講一個人認為只要上帝不存在,殺人就是可以的,是意志的體現(xiàn)。這本書就講了他真的殺了人之后全部的心理過程,最后發(fā)現(xiàn)殺人滿足不了人,“什么是真實?真實是很豐富的,需要有強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從惡中看到真實是很單一的,人能從潔白里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他問我:“什么是潔白?” 我被這問題逼住,無法不答,想了一下,說:“將來有一天你愛上一個人,她也愛上你,從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來的,就是真正的潔白?!?/p>

          他做歷史:“《論語》都是孔子死三百年以后才成書的,已經(jīng)都不對了,再心得一遍,不知道說的是誰的事。我們做口述歷史這件事,就是直接聽孔子說……世世代代老聽心得,進步速度會非常慢。”

          我現(xiàn)在想,我二〇〇二年為什么得病,就是老想不該想的事,現(xiàn)在為什么快樂,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這一點可能更重要?!?/p>

          重壓常致人屈從或憤懣,但《大公報》主編張季鸞說大時代中的中國記者,要秉持公心與誠意,“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沖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于事實,是謂盲爭” 。 他說,“不愿陷于盲?!?/p>

          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

          媒體重要的是呈現(xiàn)出判斷事物應有的思維方法,而不是讓一個人成為公敵。

          什么東西,都要拿證據(jù)來,大膽地假設(shè),小心地求證。

          胡適說過做事情要“聰明人下笨功夫”,我原以為下笨功夫是一種精神,但體會了才知,笨功夫是一種方法,也許是唯一的方法。

          所有人的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

          鐵凝三十多歲的時候,見過一次冰心,冰心問她:“姑娘,成家了沒有?” “沒有?!?“嗯,不要找,要等?!?/p>

          有時候兩口子商量以后怎么蓋房子生活下去,挺有雄心的樣子。有時候又沉默著,干什么都沒有心思。 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喊口號就度過去。

          文超臉上的眼淚,我擦不了,感情在血肉里,尖刀剜不掉。采訪時我倆都坐在小板凳上,佝僂著忍受。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愛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p>

          人類只是個概念,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這輩子決定你悲歡的就是你身邊的幾個人。

          看到埃蒙斯失利時,我脫口而出的那句話“雅典的悲劇重演”,他說:“是失敗,不是悲劇?!彼f得對,在節(jié)目里我保留了這句話,結(jié)尾時我說我當時的想法錯了——失敗不是悲劇,放棄才是。

          “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藝術(shù)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shù)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p>

          文明,就是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p>

          來不及打好基礎(chǔ),就要看見成果。(這就是“急”,告訴自己不要急)

          “那我們做什么呢?”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p>

          自由是一種站不穩(wěn)的狀態(tài)。

          “沒有考慮以后的,不考慮那么多。我考慮那么多,活得太累了,反正我這一輩子要做的事情,我覺得我已經(jīng)做了,如果我現(xiàn)在死去也值得,沒什么遺憾?!?/p>

          怎么會有對和錯的事呢?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去做,這就是對的吧。

          盧安克要的不是別人按他的方式生活,恰恰是要讓人從“非人”的社會經(jīng)驗里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自己。人們不需要在他那里尋找超我,只需要不去阻止自己身上飽含的人性。

          把自我交付出去,從此就活在命運之中的必然與自由。

          有時候,人們對事情的感受和判斷不同,跟講故事的方式有關(guān)。正義不能一概而論,只能在個案中實現(xiàn)。

          我真不想再這樣說我爸了,覺得不好,也不用這樣說他,歲數(shù)大了不容易,何況他們都只是不會教育孩子。藥家鑫不像我這么幸運,他就是沒扛過去這幾年?!?/p>

          把一個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點,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這個人孤立和開除出去,才能看清這個事件對時代生活的意義。

          做新聞,就是和這個時代的疾病打交道,我們都是時代的患者,采訪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

          上世紀三十年代,吳經(jīng)熊曾是上海特區(qū)法院的院長,簽署過不少死刑判決。他在自傳中寫道:“我當法官時,常認真地履行我的職責,實際上我也是如此做的。但在我內(nèi)心深處,潛伏著這么一種意識:我只是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著一個法官的角色。每當我判一個人死刑,都秘密地向他的靈魂祈求,要他原諒我這么做,我判他的刑只因為這是我的角色,而非因為這是我的意愿。我覺得像彼拉多一樣,并且希望洗干凈我的手,免得沾上人的血,盡管他也許有罪。唯有完人才夠資格向罪人扔石頭,但是,完人是沒有的。” 在這段話邊上,學生時代的何帆給的批注是:“偽善?!?如今,他拿出筆,劃去那兩個字,在旁邊寫上:“人性?!?/p>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訴別人應該怎么樣,這就是錯的方式

          一個人得被自己的弱點綁架多少次啊,悲催的是這些弱點怎么也改不掉。但這幾年來,身邊的人待我,就像陳升歌里唱的,‘因為你對我的溫柔,所以我懂得對別人好’,能起碼認識到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能以‘別人可能是對的’為前提來思考一些問題。

          陳虻說“寬容的基礎(chǔ)是理解”,我慢慢體會到,理解的基礎(chǔ)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柏大夫說的,“強大了才能變軟”。

          “成功的人不能幸福?!薄盀槭裁?” “因為他只能專注一個事,你不能分心,你必須全力以赴工作,不要謀求幸福?!蹦悴话衙胚M去,你能做好事情么。

          “你不要總把我當一個學生,也別把我光當成一個女人,你要把我當成一個人。”

          ‘哪兒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p>

          什么是幸福?這就是幸福,進步就是幸福。我的起點太低,所以用不著發(fā)愁別的,接下來幾十年要做的,只是讓自己從蒙昧中一點點解縛出來,這是一個窮盡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這點就踏實了。

          “你必須退讓的時候,就必須退讓。但在你必須選擇機會前進的時候,必須前進。這是一種火候的拿捏,需要對自己的終極目標非常清醒,非常冷靜,對支撐這種目標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靜。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兒,退到一環(huán),甚至脫靶都沒有關(guān)系。環(huán)境需要你脫靶的時候,你可以脫靶,這就是運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標。那是墮落。”

          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執(zhí)著。

          有的事還是要把它當真,不然就真沒意思了。



        本文來源:http://628568.com/fanwen/90548.html

        為您推薦

        京ICP備2021107668號

        CopyRight 1996-2018 http://62856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贏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投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