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2024-02-23
2024-02-23
2024-02-23
2024-02-23
【628568.com--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后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選擇。 經過一段時光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聯系當前我的所見所聞,的確有很多感觸,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偉大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國家的實力一天天比一天強。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痛。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然后是一個個的不平等的條約,最后的《辛丑條約》徹底把中國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制度,之后又是軍閥混戰(zhàn),至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透過浴血奮戰(zhàn),建立了新中國,我們才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縱觀整個中國近代史,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上,從農民起義,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八年抗日,三年內戰(zhàn),各方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這樣100年過去了,但大家都就應清楚;
歷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選取了中國共產黨。事實也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透過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我黨的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得來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的武裝發(fā)動,在動亂的年代為人民開路,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劉伯承等一批元帥運籌帷幄,再無數個不眠夜的燈下統領大軍為百姓作戰(zhàn)。工農紅軍從1928年起,不斷在全國范圍內擴大,結合了不怕死的愛國戰(zhàn)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只為革命的勝利。最難忘的是紅軍的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橫渡金沙;
鐵索橋在險,同樣能夠征服;
饑寒交迫再苦,同樣能夠忍受。是的,我們犧牲了很多的戰(zhàn)士,但是我們最終以一支部隊的名義克服天險,走完長征。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長征就點燃了一種精神,照亮了一個民族,我覺得,無論將來我們走到哪里,長征將會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斷唱響耳畔。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九十三周年了,我重新學習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我們了解黨在這近一個世紀風風雨雨的經歷中,也能夠說是在必須程度上了解近百年中國歷史。
說到黨史,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是明白一些的,只是在認識程度或認識角度上有著差異的因素。比如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在對黨史的認識上還停留在“十年動亂”那個學生時期,只明白我們的黨是在不斷地同“左”傾、右傾路線斗爭中發(fā)展過來的,留給我影響最深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取得了成功,遵義會議確立共產黨走向了正確道路。其實中共的誕生與發(fā)展,這一路與中國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是緊密相連的。能夠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此刻的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姿態(tài)應對現實,我們國家的重合實力也不可能發(fā)展的這么強大。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必然政黨。清王朝后期,制度的腐敗、科技的后落、外帝國侵略,人民生活在貧困、后落、分裂、動蕩、混亂的苦難深淵中。無論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對西方侵略的主張,對內側提出振奮民氣,興利除弊的改革設想;
還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以曾國藩、李鴻章等朝廷重臣提出的“采西學”、“制洋器”,以“自強”、“求福”為口號,都不是在推翻封建王朝的制度上的空想言論??涤袨?、梁啟超等人主張以英國為標準,效法、日、俄,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同樣是不能動搖封建王朝政府的沒有實際基礎設想。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辛亥革命,透過暴力革命的手段,是推翻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但辛亥革命并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構成一個能夠順利地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最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里。中國的社會仍處在封建官僚與帝國主義等欺壓之下,人民百姓同樣過著受苦受難的生活。
中國需要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政黨,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革命家建立的中國共產黨。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不僅僅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而且傳播了思想解放和啟蒙運動,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引進中國開辟道路,個性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與勞農專政制的先進理念和思想傳播于國民;
同樣李大釗介紹和講評十月革命,解讀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用心探索拯救中國的道路也受到民眾的相應和擁護。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舉著反帝反封建反土豪劣紳旗幟,從工人罷工、學生游行,到武裝起義、建立紅色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運動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彰顯出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徹底性。
近幾日仔細閱讀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不僅重溫了當年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史和領略了當初老一輩革命者的崢嶸歲月。還真正體會到了自己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上的責任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充分吸收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史學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大量真實可靠的檔案材料為主要依據,全面準確地記述了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9年里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我們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歷程及出現的失誤和曲折,是一部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的權威性黨史基本著作,是一部政治性和學術性、黨性和科學性都非常強的黨史精品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這是新中國的成立,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紀元。而中國共產黨沒有被建國的喜悅沖昏頭腦,而是轉而將工作重心果斷放在了鞏固人民新生政權的努力上。中國共產黨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使得新中國得以通過三大改造等有效措施實現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前一個十年,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統一了祖國大陸。而且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從而將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榱松鐣髁x革命。通過建立國營經濟和新的經濟秩序,全面實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恢復國民經濟與使得各項建設得以展開。中國共產黨所集全黨的智慧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實施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可以看出新中國需要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開創(chuàng)出一條屬于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有錯誤,也有缺點。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于承認錯誤的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阻礙和打擊,全黨整風和反右派斗爭的擴大為全黨帶來了深刻教訓。但道路雖然曲折,前途依然光明。中國共產黨是善于學習、善于改進的政黨。黨的八大和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無疑證明了這一點的正確性。九個月的初步糾“左”和糾“左”過程中的探索,廬山會議糾“左”的曲折和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思考等一系列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為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大助力。由此看出中國共產黨蘊藏著何等的生命力,具有何等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磊落胸懷和政治品格,能夠毫無愧色地擔當起中國各族人民領導者的光榮職責,這在今天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文革為中國共產黨,乃至全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左”的錯誤的發(fā)展,發(fā)展至“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不得不說是黨在領導上的錯誤和漏洞,這使得“斗、批、改”運動開展而使70年代初的國民經濟出現的大倒退。但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錯誤,并積極修正了錯誤如徹查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陰謀活動及使其覆滅,并且批判極左思潮和落實黨的政策。通過1975年的全面整頓,使得經濟中心又放在經濟工作上來??梢婓w現了我黨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和“左”的指導方針的延續(xù),這使得社會主義建設依然停滯不前。我黨果斷進行了撥亂反正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鄧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方針,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有三個特點:第一,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全面地實事求是地反映了29年的歷史真實,緊緊把握這段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也如實反映這一時期黨所犯的錯誤及其后果;第二,做到了材料和觀點的統一,在敘述歷史過程中有所分析和評論,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得很清楚,分析意見說得比較中肯、深入而恰
當;第三,達到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全書的編、章、節(jié)的劃分和編排設計精心而周密,整體結構合理,條理分明,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進行了全面客觀的總結,為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權威性黨史基本著作,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識性、資料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黨員干部學習黨史的好教材。學習這部著作,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增強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有利于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以史為鑒,為社會主義建設發(fā)揮一名黨員的應盡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