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568.com--實用資料】
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tài),也有說法認為,故事并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于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520
作文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黨的故事簡短,供大家參考選擇。
黨的故事簡短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也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黨的故事簡短
一、農(nóng)忙
1942年年底,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開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毛主席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chǎn)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那時,熊云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他們跟主席一塊住在棗園。棗園有一排窯洞,用兩道墻隔成了三個院,主席住在北邊的院內(nèi),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里。
機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
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兒,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并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并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后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二、有轎車不做
延河畔響起的隆隆馬達聲和清脆的喇叭聲,吸引著延安軍民。警衛(wèi)戰(zhàn)士們更是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
老紅軍楊辛克,貴州松桃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擔任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
后任抗大學員、八路軍129師358旅教育干事、
指導員、公安總局科長、豫西地區(qū)副專員、貴州省工業(yè)廳副廳長、省經(jīng)委副主任。1983年6月,楊辛克同志向我回憶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車還是騎馬而引發(fā)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中央領導到哪里都是騎馬或步行。一位華僑送給延安兩輛小轎車,警衛(wèi)戰(zhàn)士們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可是沒料到,在分配車時,毛主席提出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照顧年齡較大的同志。
盡管大家都希望配給毛主席一輛轎車,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一臺配給了主管軍事工作的朱老總,另一臺配給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林伯渠、吳玉章)。
三、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和群眾同吃同住同
勞動”這是毛主席對自己兒子的“約法三章”。一些領導干部的腐敗,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fā)的,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約法三章”,黨內(nèi)又何來因子女而產(chǎn)生的腐敗呢?田志芳,四川廣安人。
1933年參加紅軍,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任營長、團參謀長,建國后,曾任東北軍區(qū)后勤部車管處處長、沈陽軍區(qū)后勤部軍事代辦處顧問。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說的延安時期毛主席對兒了毛岸英嚴格要求的故事,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田志芳發(fā)現(xiàn)新來了一位同志,高個、寬肩、體格健壯,著一身洗得干干凈凈的藍布軍裝,顯得很精干。他發(fā)現(xiàn)這人有些面熟,在哪見過呢?尋思半天,可怎么也沒想起來。吃完晚飯,田志芳來到楊家?guī)X溝口的花園。這里原來是個墓地,叫楊家墳。
中央機關搬到楊家?guī)X后,就在這里種上花草、瓜菜,便成了個小花園。這會兒,紅茸茸的雞冠花、紫幽幽的牽?;āⅫS橙橙的南瓜連成一片,別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個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風文件準備看上兩頁。這時,只見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和一個青年慢慢走來,細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們一邊走,一邊親切交談,從他身旁走過。他連忙問身邊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剛從蘇聯(lián)回來。”“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兒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腦門,怪不得面熟呢,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
可他又有了疑問:“怎么毛主席的兒子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他剛從蘇聯(lián)回來,能吃慣咱這小米飯、山藥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說:“毛主席一向?qū)ψ约阂髧栏?,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
勞動。”啊,原來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看不到毛岸英同志來大食堂吃飯了。
后來,在國民黨向解放區(qū)大舉進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來了。他的臉變黑了,身體也瘦了。一打聽,原來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qū),上“勞動大學”去了。
在那兒,他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使邊區(qū)軍民很受教育。由于黨的領導同志都這樣以身作則,所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風。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qū)西進,兵鋒直指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擔任爆破組長。
在全連戰(zhàn)斗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戰(zhàn)斗開始后,他帶領戰(zhàn)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時,離發(fā)起總攻僅15分鐘。在這關鍵時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
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呀!”將暗堡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五、張思德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產(chǎn)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chǎn)小分隊,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生產(chǎn)農(nóng)場,被選為農(nóng)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鉆進窯中作業(yè)。
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zhàn)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fā)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zhàn)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戰(zhàn)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黨的故事簡短
1、周總理與機長的故事
周恩來總理去某地視察工作,飛機著陸后,他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表示感謝。這時機械師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來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機械師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別人不要驚動他。機械師工作結束后轉(zhuǎn)過身來,才發(fā)現(xiàn)總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驚,忙說:“對不起,總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總理笑著說:“喚,我沒影響你的工作吧?”“沒有,沒有”,機械師趕忙說。周總理這種尊重別人,講禮貌的好品質(zhì)、好作風深深地感動了機械師和在場的所有人。
2、孔繁森廉潔小故事
新時期共產(chǎn)黨員的楷??追鄙?,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干部。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于生活拮據(jù),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里,一個共產(chǎn)黨的中高級干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于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濟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xiāng)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里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于幫忙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藥,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后,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xiàn)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3、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據(jù)主席身邊的警衛(wèi)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回于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戰(zhàn)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zhàn)士們都騎過他的馬。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zhàn)士們同吃一鍋飯,同吃一盆菜,沒有絲毫區(qū)別。
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wèi)員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已經(jīng)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發(fā)現(xiàn)他盯著他的襪子看,就把腳一伸,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后你替我買的,已經(jīng)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jīng)不起洗了。”主席說著,還有些舍不得的樣貌。毛主席行軍中惟一御寒的一條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并不是沒有像樣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此刻想想,那時的毛主席已是紅軍的領導核心,毛主席的廉潔,在當時是少有的。
4、周總理與一只鋼筆的故事
某次,一個美記者采訪周恩來時,看見桌上放著一支美國派克鋼筆。他以一種譏諷的口氣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為什么還要用美國的鋼筆呢?"
周恩來淡淡一笑,答道:"談起這支派克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zhàn)利品,他是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想,無功不受祿,就推辭。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的這支派克鋼筆。"
本文來源:http://628568.com/fanwen/40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