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628568.com--大學排名】
1975年3月8日,張愛萍被任命為國防科委主任。197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轉發(fā)了《清華大學關于教育革命大辯論的情況報告》。全國范圍內的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展開了。 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張爰萍將軍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張愛萍,1910年生于四川達縣。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早年在家鄉(xiāng)參加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現代國防科技建設的領導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建國后張愛萍曾就任過華東軍區(qū)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要職,同時還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黨的中央委員等職務。2003年7月5日,張愛萍病逝于北京。
張愛萍同志對黨忠誠,矢志不渝,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1910年1月,張愛萍同志出生于四川省達縣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春入達縣中學,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戰(zhàn)爭年代,張愛萍同志無論是面對白色恐怖,還是面對艱難困苦,都始終忠貞不渝,信念堅定。在上海參加黨的地下工作時,他曾兩次被捕入獄,在獄中進行了堅貞不屈的斗爭,保持了革命氣節(jié)。在抗日戰(zhàn)爭最困難的階段,面對敵人瘋狂“掃蕩”和“鐵壁合圍”,他堅韌不拔,深入滬杭寧地區(qū)積極發(fā)展武裝力量,開展統一戰(zhàn)線工作。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他以滿腔的赤誠為黨的事業(yè)不懈奮斗。十年動亂期間,張愛萍同志慘遭迫害,被批斗、囚禁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剛直不阿,正氣凜然,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87年11月,張愛萍同志退居二線后,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特別是晚年病重期間,他還心系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yè),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張愛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學習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我們在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軍隊的征程上奮勇前進。我們今天紀念張愛萍同志,就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矢志不渝、執(zhí)著追求的堅定信念;學習他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于戰(zhàn)勝一切敵人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學習他以大局為重,大公無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學習他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真抓實干,勇于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作風。張愛萍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在長達78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生死關頭,還是身處逆境,他對黨和人民始終無限忠誠,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他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敢于堅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疾惡如仇,愛憎分明。張愛萍同志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他勇挑重擔,不畏艱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他能文能武,軍政兼優(yōu),博學多識,多才多藝。他具有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優(yōu)秀品德,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公道正派,善于團結同志一道工作。他堅持求真務實,不務虛名,不尚空談,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工作嚴謹細致,雷厲風行。他顧全大局,嚴于律己,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善于識才,敢于用才,勇于護才,視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為良師益友,與科學家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熱愛人民,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意見,體察民情,關心群眾疾苦。他生活簡樸,清正廉潔,始終保持了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張愛萍同志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達縣羅江口鎮(zhèn)張家溝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春入達縣中學,開始參加革命活動,任學生會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羅江口黨支部書記、臨時縣委委員,積極組織學生、群眾進行革命活動。1929年6月赴上海參加黨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閘北區(qū)委委員、副書記。曾兩次遭外國巡警和國民黨保安隊逮捕,在獄中進行了堅貞不屈的斗爭,保持了革命氣節(jié)。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14軍1師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中隊長、大隊長。在攻打老虎莊、泰州的戰(zhàn)斗中,作戰(zhàn)勇敢,左臂負傷。1930年底,張愛萍同志到中央蘇區(qū)工作。歷任共青團閩西特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共青團蘇區(qū)中央局秘書長,共青團萬(安)太(和)中心縣委書記,共青團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中央反帝擁蘇大同盟青年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參與創(chuàng)建少共國際師和紅軍后備兵源的組織動員工作,創(chuàng)作了少共國際師師歌歌詞,參與編輯團中央機關報《青年實話》,主編少先隊中央總隊機關刊物《少年先鋒》,發(fā)表數十篇文章。先后參加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1934年春入紅軍大學學習,同年9月任紅3軍團第4師第12團政委。長征中,歷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第11團、第13團政委。在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四渡赤水、勇奪婁山關、大戰(zhàn)老鴉山、保衛(wèi)遵義城以及搶占白層渡口、金沙江堵敵、青石嘴痛殲敵騎兵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他率部英勇戰(zhàn)斗,沖鋒在前,多次擔負軍團前衛(wèi)和后衛(wèi),為紅軍主力開道,掩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的安全。長征到達陜北后,任中央軍委騎兵團政委兼代團長。他刻苦學習騎兵技術和戰(zhàn)術,很快成為優(yōu)秀的騎兵指揮員。為配合紅軍大部隊東渡黃河抗日,他率部轉戰(zhàn)長城內外的榆林、靖邊、定邊、安邊地區(qū),縱橫馳騁,屢建奇功,有效地牽制了敵軍。1936年6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1937年上半年,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愛萍同志受毛澤東同志委派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組織滬杭寧地區(qū)抗日游擊戰(zhàn)爭。1938年春,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做統戰(zhàn)工作。同年4月1938年,張愛萍在亳州下旬,赴浙江金華進行統戰(zhàn)工作,秘密發(fā)展黨員,組織抗日隊伍。8月中旬赴河南確山,發(fā)展武裝力量,組建新四軍挺進縱隊。1939年1月,任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同年6月,赴津浦路東開辟敵后根據地,任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處長,廣泛團結、擴大抗日力量,僅用3個月就建立了包括5縣16區(qū)的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任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總隊長兼政委,開辟蘇皖邊區(qū)敵后抗日根據地,后任八路軍蘇皖縱隊政委。1940年8月,任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淮海、鹽阜地區(qū),接應江南新四軍渡江北上,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3師第9旅旅長,第3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qū)副司令員。1942年12月,任第3師副師長兼第8旅旅長、政委,兼鹽阜軍分區(qū)司令員、政委及鹽阜地委書記,統一指揮鹽阜地區(qū)的反“掃蕩”斗爭。他運用靈活多樣的作戰(zhàn)樣式,領導軍民粉碎了2萬余日、偽軍的大“掃蕩”。1944年9月,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率部轉戰(zhàn)在徐州以南、津浦路東西的廣大戰(zhàn)場,連續(xù)作戰(zhàn),收復失地,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zhàn)爭初期,張愛萍同志任華中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在指揮部隊破擊津浦鐵路頑敵的戰(zhàn)斗中頭部負重傷,后赴蘇聯治療。1948年底,他傷愈回國,任第三野戰(zhàn)軍前線委員會委員。渡江戰(zhàn)役伊始,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任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他堅持以人民軍隊為基礎,招賢納士,廣羅人才,團結教育原國民黨海軍人員,加強規(guī)章制度建設,創(chuàng)辦了我軍第一所海軍學校及第一個海軍技術研究指導機構━━海軍司令部研究委員會。從接管國民黨海軍機構、艦船
1951年初,張愛萍同志任解放軍第7兵團暨浙江軍區(qū)司令員。后任華東軍區(qū)暨第三野戰(zhàn)軍參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共華東局委員。他組織指揮沿海島嶼的剿匪作戰(zhàn),消滅了國民黨軍殘部及潛伏特務,深入海防前線勘察地形,部署修筑工事,有力地加強了浙東地區(qū)海防建設。1954年8月,任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負責組織指揮大陳列島戰(zhàn)役。同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他于1955年1月組織指揮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杖娐摵隙珊5顷懽鲬?zhàn),一舉攻占一江山島,大陳列島不戰(zhàn)而克,解放了浙東沿海全部敵占島嶼,給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圖謀以沉重打擊。他到總參謀部任職后,任總參黨委副書記、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負責軍事行政、裝備、軍務等工作。他反對一切照搬外軍的做法,主張從我軍實際出發(fā)進行編制體制建設,注重建章立制工作,主持制訂了《關于改變組織體制的決議(草案)》、《總參謀部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十條》、《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解放軍的發(fā)展方向及組織編制》、《全軍組織、裝備八年規(guī)劃》、《對改變我軍陸軍師編制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為我軍正規(guī)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愛萍同志長期從事國防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yè)戰(zhàn)線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杰出領導者。1955年12月,他參加國務院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研究制訂全國科學技術遠景規(guī)劃工作,擬制了《關于十二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初步意見》、《關于軍隊內部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自1959年9月,先后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專委委員兼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委員,主持國防科技、裝備和國防工業(yè)工作,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大協作、大會戰(zhàn),先后4次擔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場試驗總指揮,成功地組織了我國第一代地地導彈、首次原子彈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作面臨嚴重困難的關鍵時刻,他深入全國各地的核工業(yè)單位調查研究,向中央建議集中全國力量,加速攻關,并呈報了《關于原子能工業(yè)建設的基本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他長年奔波在大漠深處、深山僻壤,與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參試部隊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為解決核試驗中的難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提出了許多關鍵的指導性意見。1964年2月,任地地導彈專門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建立導彈作戰(zhàn)基地及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工作。1965年6月,向中央軍委呈報了《關于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問題的報告》,得到軍委批準。1966年6月6日,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他親赴全國各地勘察、選址,為第二炮兵和我國戰(zhàn)略核力量的建設與發(fā)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大革命”中,張愛萍同志慘遭迫害,被批斗、囚禁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剛直不阿,正氣凜然,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75年3月,他復出后任國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工作,提出“要盡快拿出武器裝備上的‘殺手锏’來”,領導制訂并組織實施了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wèi)星等尖端武器裝備的研制計劃,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尖兵一號”的發(fā)射。
1977年3月后,張愛萍同志再次復出,歷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科委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并兼任中央專委辦公室主任、中央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他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撥亂反正,全面整頓,很快恢復了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wèi)星的研制試驗,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裝備研制試驗工作中的總設計師和行政總指揮“兩條指揮線”制度。1980年5月,他成功地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發(fā)射。同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持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軍委科裝委合并組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同年11月,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他強調在進行國民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防建設,走民富國強的路子。他建議并組織領導了我軍機械化集團軍試點工作;加強了國防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并親臨現場組織指揮潛地導彈和地球同步衛(wèi)星發(fā)射。他十分重視我軍信息化建設,對“銀河”巨型計算機、軍用漢字系列微機等信息裝備的研制給予極大支持。他倡導“保軍轉民”工作,為秦山核電站等重大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出訪了許多國家,積極開展軍事外交和對外國防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我軍與世界各國軍隊的友好交往,促進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他積極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國防建設和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特別是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7年11月,張愛萍同志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退居二線后,他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熱心參與開拓老年事業(yè)和關心下一代的工作,撰寫了大量回憶文章,出版了詩詞、書法、攝影選集。著有《神劍之歌》、《張愛萍軍事文選》等,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