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22
【628568.com--大學排名】
我們都知道讀書不該是件沒有退路的事,學業(yè)也不是決定一生的最終落腳點,但是道理都懂,做起來怎么就那么艱難呢?下面本站來說說留學生如何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
有時候,我們要學得無恥一點,糊弄一點,該過坎過坎,該認慫認慫,不要自責要逗比。認清形勢,敢于言退也是一種勇氣,而這點挫折在我們的一生中,又有什么大不了?
前些天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017年1月 學生宿舍自殺
2017年3月 學生宿舍自殺
2017年7月 學生宿舍自殺
2018年2月 華人學生病逝
2018年3月 學生宿舍自殺
于是,滑鐵盧大學的學生決定不再沉默,在學校里游行抗議那形同虛設的心理咨詢機構?!拔覀儾幌氡环Q作 ‘自殺大學’,有些事情必須改變了”
在滑鐵盧讀了快4年大學的Iman Abbarao表示,“如果我在多倫多市中心沒有家人和朋友,可能我早就撐不下去了。這4年來,我能得到支持的唯一方法就是離開校園,坐2個小時的GO巴士到我家人所在的多倫多市中心?!?/p>
在知乎上,有關于滑鐵盧大學的熱門問題(如下圖),在問題下面,有不少曾經(jīng)就讀于滑鐵盧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分享了自己在學校時候經(jīng)歷的事情。
在這些回答中,許多人都提到了“上課找工作連軸轉”之下令人難以喘息的壓力。
就拿滑鐵盧大學的工程系來說,除了緊張的課業(yè)和考試以外,還必須要完成幾個實習項目,而這幾個實習中,如果有任何一個雇主公司給了你“fail”的差評,那么你會被踢出工程系,前幾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曾在滑鐵盧大學就讀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專業(yè)的留學生@CalvinZ在知乎上表示,當時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完成了實習,也完成了老板提出的所有要求??墒菂s得到了一個差評。當時他瘋狂的給實習公司老板發(fā)郵件,也和學校的相關部門聯(lián)系,卻都石沉大海。
“當時就真有種天要亡我的感覺...我把自己鎖在家中,課也不去上。腦海中越想越痛苦,越想越悲觀...在這種絕望的環(huán)境中,我想到了解脫。真的,在自責,痛苦和絕望中,解脫貌似會是唯一的出路?!?/p>
每個獨自在海外讀書的人,都曾經(jīng)歷過一段難熬的時光。
當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同時襲來,卻因為怕爸媽擔心,心里再絕望也要強顏歡笑的時候,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吧。
但你要知道,當走過這些低谷的你回頭去看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這些曾經(jīng)差點壓垮自己的壓力,其實在無形中也讓你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不要對自己太狠,覺得太累的時候就少選幾門課(3門或者4門)。這樣既保證了你有充分的精力去學那幾門課,也保證了你有時間去找工作。大學只是一個人生的經(jīng)歷,如同高考,無非是大家給它們賦予的價值太多了。大學無法定義你的價值,它只是一個平臺,讓你去見更多的人,看更新的事物?!?/p>
根據(jù)國家教育部的統(tǒng)計,2016年,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人員達50萬。其中,33萬留學生流入美國。然而,在孩子們苦讀托福、SAT 、GRE、擇校選系,家長們花費重金,所耗不菲的同時,大家對于安全教育與心理建設的關注度極為不足。
留學生的心理隱患不容忽視。耶魯大學2013年發(fā)布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45%的中國留學生稱自己有抑郁癥狀,29%的中國留學生報告了焦慮癥狀,遠高于美國大學生13%的整體比例。
美國一所大學在研究中詢問19名中國研究生的壓力來源,多人表示自己與導師的溝通舉步維艱。有人擔心語言障礙會令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有人承認自己夜不能寐,反復回想溝通中的失誤,比如一次不愉快的談話,又或者一封措辭不當?shù)泥]件。
出國多年,我遇到過太多原本優(yōu)秀的孩子在環(huán)境變化中無所適從,在人事交往中倉皇茫然,年紀漸長卻沒有時間投入個人生活,經(jīng)濟和精力投入巨大日漸捉襟見肘,既難以向思維不在同一緯度的父母訴苦,手頭還有日復一日的功課步步緊逼,以至于日漸壓抑,沉默寡言,由此惡心循環(huán),直到抑郁爆發(fā)。
而這些學生的家長親友對此往往毫不知情,仍然沉浸在“我家孩子很優(yōu)秀,我家孩子很出息,我家孩子讀名?!钡目湟校又袊?0后、60后家長普遍不把心理問題當回事兒,覺得這是作、是矯情、是軟弱無能、是無事生非,完全沒想到遠方的孩子正處于生死一念的痛苦掙扎。
沒有強心臟,慎入學術圈
當年,清華才子梁植因為在“奇葩說”上問了一句自己該找什么樣的工作而被高曉松狂懟“愧對清華教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我國,生存壓力壓倒一切,即便是清華畢業(yè)的精英也難以超脫將“找份工作、賺錢養(yǎng)家”作為首要目標。
實用主義沒有錯,但如果你是一個實用主義的人,可能真的不適合學術導向的路子。
較之于中國院校博士畢業(yè)率高達80%,燈塔國的博士要難熬得多。就連行情最好的工程界,10年畢業(yè)率也不過64%。一般人順利的話讀個5年,7、8年畢不了業(yè)的也不罕見,這漫長的青春都實打?qū)嵉卦趫D書館和實驗室中度過。
有人打了這么一個比方:
“讀博就是把你鎖進一間屋子,在門上掛上一百道鎖,告訴你,打開門就可以出來了。你有床鋪、有桌子、有食物、餓不死、凍不死,日復一日的研究每一把鎖。你大吼、撓墻、痛哭,墻外的人什么都聽不到?!?/p>
根據(jù)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計算 ,2011年,各專業(yè)應屆博士就業(yè)率為40%。其中,工程類學科的情況略好,生命科學類最為悲催,找到工作者僅為21%。與此同時,博士們的入門薪資卻沒有比學歷較低,但擁有工作經(jīng)驗的同僚們更高。
所以,除非你是一個像謝耳朵(美劇《生活大爆炸》主角)一樣不計成本,不計得失,以科研為樂的極品Nerd,否則千萬要謹慎踏入學術圈。
很多年前,我看到過前攜程CEO沈南鵬的一個采訪視頻。拿過全國數(shù)學競賽一等獎,美國中學生數(shù)學競賽海外賽區(qū)冠軍的沈南鵬從小將夢想定義在數(shù)學領域,認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為頂尖的數(shù)學家。直到從上海交大畢業(yè),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數(shù)學系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離真正的學術頭腦所去甚遠。沈南鵬說:
“有一次在圖書館,我注意到坐在對面的同學沉浸在解題中一動未動,不吃不喝,從早到晚保持了整整一天。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數(shù)學,我沒有這個能力?!?/p>
后來,沈南鵬轉入耶魯大學MBA,從而開啟了創(chuàng)投之路。
沈南鵬
然而,不是每位學子都能像沈南鵬一樣擁有轉型的機智和勇氣。尤其是那些一路名校上來,自我預期較高,甚少遭遇挫折的孩子,他們太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做出成果,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贏得信服。
家長們更是不解,覺得已經(jīng)投資了這么些年進去,怎可臨門一腳言棄,又怎么跟親友交代,殊不知這種“你一定可以”的心態(tài)會將孩子逼上絕路,更別說很多看似成功的案例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幸運。
降低自我預期,坦誠接受止損
雖然媒體一直熱炒中國的留學富二代,但事實上,大多留學生還是出于普通中產(chǎn)之家,從小到大都將自我價值與學業(yè)成績劃上等號,加之一年幾萬美元開銷的經(jīng)濟負擔,半途而廢的代價幾乎不可想象,求學成了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之戰(zhàn)。許多留學生都跟我談起過自己的焦慮、失落、強烈的不安。
《澎湃新聞》在采訪一名芝加哥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時,對方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情緒,她說:“我一直在想,自己學業(yè)成績是否配得上工薪階層父母付出的金錢,我以后能找個什么樣的工作”,這種壓力讓她比高考時更加焦慮,卻又無以訴說。
我本人遇到過本科清華的小哥,因為患得患失,失眠抑郁,缺課太多惹火系主任;也遇到過一貫安靜努力的妹子,小組討論時忽然大哭不止,驚呆眾人;更有讀研讀了五年,每周來系里報告進度,搞到導師也快崩潰的師兄。對于有家庭計劃的女生,育齡是個繞不過去問題。眼看三十幾歲的人了,在汪洋大海上漫無目的地漂,種種焦心我十分理解。
鑒于這些親歷,我總是告誡準備出國讀書的孩子:
第一,一定要準備充裕的資金
為了省幾個錢而頻頻搬家、尋覓打工是本末倒置,只會令原本就壓力山大的你更加心神不定,雪上加霜,每小時8塊錢的最低工資之于高昂的學費也是九牛一毛。我自己也做過窮學生,看到章瑩穎四處找廉租房,我覺得特別心酸。
第二,臉皮厚些,放過自己
完不成學業(yè)不是末日,該轉行就轉行,該止損就止損,該結婚就結婚,該生娃就生娃,耗了幾年沒拿到學位又怎么樣呢?經(jīng)歷和體驗不會白白浪費,總會有地方讓它們開花結果。
說實話,真正喜歡科研的人屈指可數(shù),生物轉統(tǒng)計、化學轉通信、各色背景蜂擁進IT,五花八門例子我見過太多。華為員工人至中年還遭辭退呢,你不過是書讀不下去而已,人要有坐飲狗血的精神。
第三,善用學校的心理咨詢服務
幾乎每所國外大學都有免費的心理咨詢處(畢竟如滑鐵盧大學心理機構形同虛設之流是少數(shù)),甚至還有能說中文的心理醫(yī)生,提供貼近亞洲文化的咨詢服務。哪怕去純發(fā)泄一下也好,我自己就對著咨詢師捶胸頓足,各種失態(tài)過,走出門臉一抹又是個沒心沒肺的中年少女,不用擔心會留下不良紀錄。
比以上都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三觀。留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拿到高大上的文憑,找份體面工作,更在于開拓思維、轉換視角,做二元教育的受益者,這種回報可能不是立竿見影的,只有在較高的層面才會體現(xiàn)出來。
在高曉松老師那篇著名的《我就是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中,他告訴孩子可以走點“彎路歧路”,干些“沒用的事”,在無法獲得世俗的成功之時仍然可以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最后,世俗的成功永遠都是具有幸存者偏差的,少數(shù)人的事,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來源于價值建設。讀書不該是件沒有退路的事,學業(yè)也不是決定一生的最終落腳點,平衡生活、調(diào)整心態(tài),能走多遠走多遠,坦然面對現(xiàn)實和后果。
有時候,我們要學得無恥一點,糊弄一點,該過坎過坎,該認慫認慫,不要自責要逗比。認清形勢,敢于言退也是一種勇氣,而這點挫折在我們的一生中,又有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