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2023-03-28
2023-03-27
2023-03-27
2023-03-27
【628568.com--百科大全】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陵寢面積8萬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山陵葬了三個什么人,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縱觀中國歷史,南京以“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身份,占據(jù)一席之地。
其實回看,在南京的政權(quán)都如煙花一樣絢爛又短暫。雖然這個位置能控扼長江,統(tǒng)御江南,且憑高據(jù)深,易守難攻,理論上不錯。但秦淮河的水又太溫柔,對于君王而言更像是偏安之地,鶯歌燕語則是無形的化骨綿掌。
而且,如果一個朝代在南京,那么就必然意味著還有另外的政權(quán)共存在北方。
公元229年,孫權(quán)稱帝,正式建立三國之一的吳國,建都武昌,隨后遷至建業(yè),就是南京。
建業(yè)的名字是這樣來的,在211年孫權(quán)就把治所遷到了秣陵,修筑石頭城后又改秣陵為建業(yè),意思是:建帝王大業(yè)。
但是好景不長,最終司馬家統(tǒng)一三國,建立了晉朝。然而這依然是曇花一現(xiàn),公元316年西晉滅亡,此后的260多年間,五胡十六國與鮮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割據(jù)中國北方。只有在南京的六朝,才是正統(tǒng)華夏民族的天下。
并且南京是與西安,北京,洛陽并列的四大古都里,唯一沒有被外族建立過政權(quán)的城市。
南京作為漢民族北伐與堅守的陣地,在歷史政權(quán)的更迭演繹里,更是民族復(fù)興的一個前引號。
南京
▼
中原大地上首先由炎黃部落聚集成國,并繁衍、傳遞出波瀾壯闊的華夏文明。
分散在中國各地的眾多少數(shù)民族在大融合的歷史進程里也多多少少承繼著這樣的基因,但自古以來,中原民族——從整個中國文化體系來看,依舊是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力量。
令人唏噓的是,中國在唐朝以后又歷經(jīng)遼(契丹)、金(女真)的鐵蹄,直至忽必烈(蒙古)建立大一統(tǒng)的元朝,四百六十年的明流暗涌,中國大半都處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統(tǒng)治下。
直到明王朝的建立,漢民族深埋的對祖根與中華的敬重,才終于等來了一次洶涌的回歸。
所以說,朱元璋的地位,一定是超出大明開國皇帝這一身份的。
1376年,在南京統(tǒng)治中國近十年后的朱元璋決定將自己的身后事放在鐘山。
為什么是鐘山呢?
鐘山是典型的華蓋峰,三峰并峙,中高旁低,山體略呈圓弧形,且背椅大江,立于平原之上,根據(jù)中國風水理論,這是龍脈所在,墓地安在這的話,可保江山永固,基業(yè)長青。
公元252年,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的孫權(quán)就安葬于鐘山。
雖然鐘山作為風水寶地,人盡皆知,但當一位帝王厚葬于此,鐘山就不再是一般人能輕易入葬之地,至少也要留給級別相當?shù)娜肆恕?/p>
兩百年后,南朝出了一位寶志和尚,據(jù)傳料事如神,還能搞一些玄門異術(shù),連梁武帝也口口聲聲喊他師父。寶志在民間也有極高的聲譽,有人考證寶志和尚就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ldquo;濟公”的原型。
他跟梁武帝在鐘山溜達時一眼看中獨龍阜,差不多是鐘山位置最好的地方。
寶志圓寂后梁武帝就在鐘山獨龍阜為他修了一座寶公塔,造了開善寺。這里就發(fā)生了一件很絕的事,到了唐朝,畫家吳道子為寶志畫像、李白為畫像作詩、顏真卿再提筆寫,這塊集大成的碑就被叫做“三絕碑”。
由于最好的地段被近九百年前的寶志和尚占去了,朱元璋自然不肯妥協(xié),于是他采取了一個很干脆的措施——給寶志和尚遷墓。
然后就有了后來的靈谷禪寺。
規(guī)模宏大的明孝陵就此拉開序篇,到1413年歷時30余年修完,到這時以南京紫禁城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還有四年就要動工了。
孫中山的出現(xiàn),和朱元璋有著太多相似的層面。在明朝過后,清軍入關(guān),清王朝又在中國盤了將近三百年。
1367年,朱元璋占領(lǐng)南京后,以“驅(qū)逐胡虜,恢復(fù)中華,……拯生民于涂炭,復(fù)漢官之威儀”為討元北伐檄文。
1905年,孫中山建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提出了“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十六字政治綱領(lǐng)。
本質(zhì)上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但在驅(qū)除外族統(tǒng)治、漢民族復(fù)興這一點上,又是完全一致的。
于是,明孝陵不只是帝王陵寢,還是一個別有意味的象征。
1684年,康熙帝南巡至金陵,親往明孝陵拜祭。三跪九叩,態(tài)度恭敬,禮數(shù)周全,南京“父老從者數(shù)萬人,皆感泣”。推崇明孝陵,借以拉攏漢族民心,這個策略直到清廷覆滅前都還在實施。
反而是太平天國運動讓明孝陵的許多建筑毀于一旦,這就很郁悶了,太平天國明明是在反清啊!
在清朝最后一個皇帝傅儀退位后,孫中山做了一件很鄭重的事,就是前往鐘山拜謁明孝陵,并發(fā)表《祭明陵文》,告訴明太祖朱元璋:托你的福,我輩又把江山奪回來了。
倘若孫中山是在其老家廣東去世,可能以當時的條件就會以葉落歸根之意將這位老革命安葬在家鄉(xiāng)了。
但孫中山卻是處理國事時候,在北京意外病逝的。加上孫中山曾在鐘山留過一句話:“愿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在中外各界的關(guān)注下,中山陵的修建便成為了必然。
在修建中山陵期間,也發(fā)生了一些令人感慨的事情。
中山陵最終設(shè)計方案來自32歲的建筑師呂彥直,他以警鐘圖形規(guī)劃陵園,彰顯出國民革命喚醒民眾、拯救國家的迫切和肅穆。呂彥直也拖著病體全程參與了中山陵的建造,不料就在工程即將竣工準備迎接他來驗收之時,他卻悄然離世。
而承建中山陵第一部分的姚新記營造廠,完全是以虧損為結(jié)局完工的,虧錢還要做這個工程,這就不是單純的一筆賬的事情,而是敬仰之情和家國情懷在支撐了。
中山陵完工后,民國的革命烈士和功臣名將,在去世后也得以安葬在鐘山。如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抗日航空烈士公墓,還有廖仲愷、范鴻仙、譚延闿的墓地等。
蔣介石也這里給自己選了一塊墓地,并在明孝陵與中山陵之間建了座正氣亭以為坐標。
但蔣介石1949年就去了臺灣,自1975年去世后,兩岸風云幻變,臺灣黨派間的互撕,可以說老蔣至今在臺灣都還沒能完全入土為安,更不談移歸鐘山了。
不過歷史也常常會給出一些巧合的慰藉,當中山陵第二部分工程完成后,當時的營造廠又建造了一座“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當時也等于是蔣介石的官邸。在抗戰(zhàn)時期,宋美齡常來這里短居,于是也被叫做美齡宮。
更巧的是通往美齡宮的路上由于種滿了法國梧桐,從空中俯瞰猶如一串項鏈,而覆蓋琉璃瓦的美齡宮如同項鏈的寶石掛墜,讓今天的人們?nèi)滩蛔〈蠛魹?ldquo;蔣氏浪漫”。
圍繞中山陵的故事、插曲還有很多,而最重要的是中山陵至今的要義。
中山陵和明孝陵一樣,同為華夏大地民族大統(tǒng)一的一座豐碑,提醒著華夏子孫守衛(wèi)好這一片巍巍河山,讓這片大地最后能配汝之姓,冠汝之名。
但中山陵又是歷史的新一輪啟程,在這之前是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這之后是嶄新的繼往開來。
歲月的齒輪必然還會向前,但中山陵也會如同一個民族的守望塔,時刻為了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中國召喚千軍萬馬。
孫中山為了革命,離開故鄉(xiāng),四處奔波,先后有三位夫人,分別是盧慕貞和陳粹芬和宋慶齡。孫中山葬于南京中山陵,那么他的三位夫人又葬于何處呢?
盧慕貞生于1867年,其父盧耀顯承先祖業(yè)讀書,后漂洋過海到檀香山謀生,與孫眉(孫文哥哥)同為檀香山華僑。盧慕貞是盧耀顯的長女,身材矮小,自幼纏足,沒受過什么教育,是一個相貌平平、性格內(nèi)向的舊式女子。1885年5月26日,盧慕貞在與年方20歲的孫中山定親后,不久就結(jié)婚了。三個月后,孫中山離開家鄉(xiāng)再赴香港中央書院復(fù)學(xué),在假期才回故鄉(xiāng)與夫人團聚。兩人相敬如賓,育有孫科、孫延和孫琬一子二女。
1915年,孫中山為娶宋慶齡,與盧慕貞協(xié)議離婚。盧氏離婚后仍住在翠亨村,后定居于澳門。1946年,孫科接母到南京為她過80歲大壽。7月31日早晨,盧老太太前往中山陵謁陵。拱衛(wèi)處長馬湘、副官邱有隨待盧夫人左右兩側(cè),精心照顧。謁陵時,盧老太太神情莊重、嚴肅,充滿了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
1949年大陸解放后,孫科居香港,特接母親來港同住。每晚臨睡以前,必至母親寢室,看看被子蓋好了沒有。每天清晨侍奉母親到花園去散步。后來時局逆轉(zhuǎn),孫科夫婦不得不先去法國,后往美國定居,盧夫人則重返澳門,過著孤獨的生活,直到1952年去世,先葬于澳門舊西洋墳場,在1973年的時候又被遷入了凼仔孝思永遠墓園,在2005年遷葬回翠亨村。
陳粹芬于1873年生在香港,原名香菱,排行第四,故人稱“陳四姑”,身材適中,眉清目秀,吃苦耐勞,頗具賢德,由于家貧,父母早亡,未曾讀過書。1891年的一天,19歲的陳粹芬在屯門基督教堂(美國紀慎會),由陳少白介紹她與孫中山相識,深為孫中山的豪言壯語所感動,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參加革命。
不久,兩人結(jié)成革命伴侶。陳粹芬多年來追隨孫中山,足跡遍及日本、新馬一帶,相隨左右。后來因患了肺結(jié)核,怕傳染給孫中山而離開了孫中山。
陳粹芬隨侍中山先山雖久,然終身無所出。收一養(yǎng)女蘇仲英。蘇仲英生于1914年,夏威夷大學(xué)畢業(yè)??箲?zhàn)前居香港,嗣與在韶關(guān)任通訊兵團少將團長的孫乾(孫眉次孫)重逢,并在意大利米蘭市結(jié)婚。夫比妻大七歲。然論輩分,卻有姑、侄之別,即孫乾應(yīng)稱蘇仲英為姑母。故當時盧夫人很反對這門親事。無奈彼此相處既久,了解深刻,感情甚篤;且無血緣關(guān)系,只好默認既成的事實。蘇仲英做陳女士養(yǎng)女后,改姓為孫仲英,惟于結(jié)婚時恢復(fù)原姓。1957年元月5日,孫仲英去世。
在孫家的祖譜里,陳粹芬是妾,陳粹芬與盧慕貞相處融洽,情同姐妹。晚年在中山縣定居,由養(yǎng)女蘇仲英(后改名孫仲英)和女婿孫乾(孫眉次孫)侍養(yǎng)。雖沒與孫中山正式結(jié)為夫婦,但被長房孫眉及盧夫人承認為妾。孫輩咸呢稱其為“南洋婆”,稱元配盧夫人為“澳門婆”,稱宋慶齡為“上海婆”。
1960年秋,陳粹芬女士于因病去世,享年88歲,葬于香港九龍荃灣華人永遠墳場,1992年遷葬于中山市南朗鎮(zhèn)崖口譚家山孫族墳場,與養(yǎng)女孫仲英墓距離很近。
盧、陳兩人沒有與中山陵合葬合乎情理,但宋慶齡為何沒能與孫中山合葬在一起呢?
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承先生的遺志,為中國革命繼續(xù)奮斗,又獨自生活了50多年,1980年下半年以來,宋慶齡的身體一直不好,經(jīng)常發(fā)高燒,甚至于臥床不起。1981年2月5日,陪伴她整整53年的保姆李燕娥病逝,這給本來已十分虛弱的宋慶齡以沉重的打擊。李燕娥是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人,是孫中山先生的同鄉(xiāng)。1927年,年僅16歲的李燕娥由一個姓譚的廣東老太太介紹到上海莫里哀路29號寓所當女傭。據(jù)說,她見到宋慶齡的第一天就說:“我要服務(wù)您一輩子,夫人。” 這位純樸的農(nóng)家女子果真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幾十年中,她除了精心照料宋慶齡的日常生活外,還替她傳遞文件,陪她外出參加一些重要政治活動。宋慶齡也從來沒有把她當作仆人看待,一直親切地稱她為“李姐”。50多年的風風雨雨,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誼。
悲痛萬分的宋慶齡支撐著病體,親筆給警衛(wèi)秘書杜述周寫下了她對李姐后事安排的指示:“我一直答應(yīng)讓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墳的邊頭,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 在最后兩句話的下面,宋慶齡還專門畫上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yīng)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應(yīng)該說這是宋慶齡在生前對李姐對自己身后葬到何處所做的遺言。說明她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而作出的最后決定——安葬到父母身邊,活著不能盡孝,死后要守在父母身邊。
1981年5月29日晚8時18分,宋慶齡了停止呼吸。6月4日晨,宋慶齡的骨灰由鄧穎超、烏蘭夫、廖承志、陳慕華等護送,由專機從北京移送上海。當天上午在上海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地隆重舉行了安葬儀式。在哀樂聲中,宋慶齡的骨灰安然放入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墓穴。墓碑上鐫刻著:
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之墓
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
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和戰(zhàn)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卻不愿擠進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分享孫中山先生的光輝,而心甘情愿地同她的父母和“李姐”葬在一起。
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并要求葬于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wèi)等人說:“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其實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孫中山逝世后,遵照孫中山的遺愿,遺體在協(xié)和醫(yī)院進行防腐處理后,暫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寢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靈人盡職護衛(wèi)下,才免遭不測。孫中山生前,曾經(jīng)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僧攲O中山逝世時,蘇聯(lián)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厝在西式玻璃蓋棺木棺內(nèi),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蘇聯(lián)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已入殮半個多月,由于當時技術(shù)原因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