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2023-03-28
2023-03-27
2023-03-27
2023-03-27
【628568.com--百科大全】
北師大版教材以其全新的理念,精美的設計,贏得一線教師的廣泛青睞。新教材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促使學生學習成為一個持續(xù)不斷的提升過程,其學習目的不再局限于獲得既定的標準答案,而在于持續(xù)不斷的探究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教材對教學方式的沖擊和影響。但處于實驗階段的教材不可能處處盡善盡美,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筆者在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發(fā)現(xiàn)一處問題,現(xiàn)提出與同行商議。
在《跳水》一文課后,編者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脈絡,設計了一個表格,要求學生利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課文中孩子的表現(xiàn)和心情的變化。孩子的表現(xiàn)一欄編者作了如下歸納:臉紅了——一邊喊一邊往上爬——往下一望——聽明白爸爸的話。就是這最后一項“聽明白爸爸的話”很值得我們質(zhì)疑,孩子果真明白爸爸的話了嗎?
要解析這一問題應該深入閱讀文本,文本是這樣描述的:他(爸爸)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跳到水里,趕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開槍了!”小孩子在上面搖晃著,沒有聽明白爸爸的話。“跳到水里,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在父親剛喊出“三”的時候,小孩把頭往下一低就跳了下來。
編者之所以說孩子明白爸爸的話,我想邏輯依據(jù)是這樣的:爸爸喊了兩次話,第一次喊話,小孩子在橫木上搖晃,沒有聽明白,第二次喊話小孩子跳進了水里,所以聽明白爸爸的話。編者這樣歸納,潛意識里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孩子明白父親的真正意圖,他當時的心情異常鎮(zhèn)定,所做出的跳水舉動完全是一種非常清醒理智的選擇。順著這個邏輯推理,孩子的心情變化一欄就應該這樣填寫:生氣——氣極了——恐懼——鎮(zhèn)定。
這樣的邏輯推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應該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站在高高的桅桿的橫木上,稍一失足,就會摔的粉身碎骨,這時他的頭腦能夠保持高度冷靜嗎?我想即使是一個心理素質(zhì)極好的大人也難以如此。孩子當時的心里只能是恐懼、迷茫,不知所措,而這正能反襯父親的果斷與機智,父親就是要拿槍瞄準自己不知所措的孩子,面對槍口,面對開槍的信號,求生的本能令孩子只能選擇跳水,跳水是孩子被逼迫的無奈之舉,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考慮的時間,更不會真正明白父親的用意。
孩子跳水那一刻的心里所想,作者沒有描述,完全要靠我們讀者揣摩解讀。然而編者在編寫練習過程中無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這樣編排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固定的區(qū)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因此,筆者認為課后練習應盡量體現(xiàn)開放性思維的原則,諸如此文的這種隱含作者思維傾向性的練習最好不應在教材中出現(xiàn)。
教師如何評課
劉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主任助理)
1、在評課之前,不妨先聽取開課教師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路,以便有個整體的把握。
2、評教學設計、目標、內(nèi)容、時間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