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2022-10-31
2024-12-09
2024-12-09
2024-11-21
【628568.com--散文吧】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出生于江蘇省東??h,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淺談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美,供大家參考選擇。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們總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燈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綠,威尼斯的異國情調,揚州城的風流古樸……以及那生機勃勃的“春”,感人至深的“背影”,還有《生命的價格──七毛錢》、《上帝的驕子──白種人》等等。
這些作品通過敘述描寫或寄托政治憂憤,或象征對光明未來的追求,或蘊含個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通過家庭的特定角度影射人生的苦難和黑暗,或用寫實的手法觸及到“改革社會人生”,揭開黑暗社會的帷幕。
下面,就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藝術方面談一談我粗淺的見解。
朱自清先生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充分證明了白話不但能夠創(chuàng)作“美文”,而且能夠創(chuàng)作出勝過文言散文的白話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白話”的迷信。下面,就從他的散文的“美”來談一下其創(chuàng)作藝術。
一、至醇至情的意境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詩的素質,他善于通過敘事描寫議論的有機交融,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五彩繽紛的“貯滿”了“詩意美”的境界。這種詩意,用楊朔的話來說,就是使人“動情的事”。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到“動情的事”傳遞給人們。使我們受到感染產(chǎn)生共鳴,創(chuàng)作詩意的藝術是極為豐富的。
?。?、在抒情和敘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洋溢著一種真摯的人情美:
那些自詡的色彩很濃,偏重寫兒女情長的散文──《背影》《給亡婦》《兒女》等作品,朱自清先生將自己內心真摯的感情熔鑄在了所敘述的事件中,將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流露出了一種真摯的美。《背影》記敘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他乘火車北上念書的情景,朱先生通過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背影的描寫,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慈愛和兒子對父親深沉的感念。
作品在平淡的敘述和細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從父親“甚是仔細”的再三叮囑茶房還不放心,從決定親自送我并忙著照看行李,與車夫講價錢或是上車替兒子撿定座位到最后又穿過鐵路過柵欄攀月臺買橘子方才離去。無不顯出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關愛之情。
父親的一舉手一投足,總易牽動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靈的顫動,所以即使平常而瑣碎的小事,亦充溢著一股強烈而深厚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了非凡的感染力,父親的衰老、疲憊的背影負載著人世的艱難與悲哀,而父親忘我的愛終于使兒子感到自責,父親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這代表一種失落和惆悵,作品最后還簡述了父親別后的眷戀之情。
《給亡婦》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憶他的第一個妻子的悼亡之作,幾乎都是家庭瑣事,集中敘述了亡妻無私的母愛和親情。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深切的哀思和懷念,極見深情,催人淚下,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抒情和議論描寫相結合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顯示出一種“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詩情畫意美: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了這一點,用重彩筆描繪各種風景畫、風俗畫,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個詩意濃郁的意境,正如郁達夫在論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時說:“朱自清雖是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樣的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出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現(xiàn)代散文·導論》)。古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談,能夠繪出影像的是畫,透出神韻的是詩。好的畫和好的詩是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的。朱自清先生雖寫的是散文,卻與詩畫有異曲同工的妙處。他的散文,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散文《春》中描寫:“桃樹、杏樹、李術,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還眨呀眨的。”
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寫的多精彩呀!使你仿佛置身于萬物復蘇,爭奇斗艷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味一幅清麗明朗的水彩畫。遠處可見五彩繽紛的花色,近處可聽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翻飛,下有野花活潑調皮的眨眼。遠、近、上、下,農、淡、濕、燥雖是信筆點染,無事雕琢,卻又成為高妙的藝術品。由于朱先生描繪畫面,把美的景致情致注了進去,因此,幾多詩意,幾許春色,從一幅動的、立體的畫面中溢了出來。
如果說《春》是一幅明麗的水彩畫,那么《荷塘月色》便是一幅優(yōu)美的工筆畫。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直抒胸臆:“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了求得片刻的閑適,作者想去看看月下的荷塘,但是作者沒有先寫荷塘,而是先描繪荷塘的小路及荷塘周圍的靜謐的環(huán)境。
作者對荷塘月色的描繪非常真切細致。第四、五、六段,重點寫景,先寫荷葉、荷花、花苞、花香,這是靜的畫面;再寫微風過處時的震顫。“像空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邊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這是動的描繪。隨后,再從各個側面寫月光的影射、傾瀉、投影,把視覺所及的光、物交錯在一起,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優(yōu)美的畫面:寫月色,映襯得荷塘格外恬美;寫荷塘,反照出月光的動人。描寫景物的角度經(jīng)常變換,時而平視,時而俯視,時遠時近,有上有下,使得整個畫面具有立體感,在畫面的布局上,層次分明,淡濃相宜,疏密適度,具有濃郁的詩意。
而“寂寞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葉像婷婷的舞女的裙”;以及“荷花零星點綴下如粒粒明珠,又如閃爍的星星,如剛出浴的美人”。“風送荷香,吹動荷葉,露出了脈脈含情的綠水。”使人感到了一種醇醇欲醉的濃香撲面而來,溫馨而又甜蜜。月光則更美了,如“流水一般”,“靜瀉在葉子和花上”,“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罩著青紗的夢。”“參著斑駁”的灌木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和影和諧的旋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動靜結合、虛實如生、濃淡適宜、疏密有致的“情意化了”的風景畫。而《漿生燈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將朱自清先生濃郁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朱先生喜愛古典詩詞,有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功底,他把散文當詩來寫,努力在散文中創(chuàng)造詩情畫意的境界。
我們看他在文章中對秦淮河月景的描繪吧!
“那晚月兒已瘦削了三分……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guī)則的曲線。”
這一段,既有近物的細致刻畫,也有遠景的淡淡勾勒,而這一切又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月兒,為了寫出秦淮河上獨特的月景。從形態(tài)、精神兩個方面,把沒有生命的東西寫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色彩淡雅,畫面優(yōu)美。更可貴的,這并不是客觀描繪,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先生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畫面里去了,在那里尋找到了寄托。讀著這種文字使人們陶醉在作者創(chuàng)作的詩情畫意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飛到秦淮河,去領略那迷人的風光。
朱自清先生憑借自己“敏銳的感覺”,捕捉事物的極其細微的變化,因此在他的筆下,又出現(xiàn)了描寫細膩、形象具體的藝術特色。在他的筆下隨著時間的轉移,水、月、燈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下,有著不同的情況,比如水,剛下船的時候,“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晚霞映水,水便是“薔薇色的”。當“燈火初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恋牧?rdquo;,一到大橋外,頓然空闊,疏林淡月,襯著蔚藍的天,“秦淮河里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綠如蔭陳酒”了,燈和月呢?也是有變化的,夜幕方垂,大小船上都點起了燈火,那時燈光壓著月色,所以“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光”有水氣的折射,便“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隨著時間、地點變換,燈光已奪不了月光,于是憤然的燈,都是“黃而有暈”的,在繁星般的黃暈里“秦淮河仿佛籠上了一團光霧”,“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燈光里,滲入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朱自清先生總是這樣,從變化中捕捉事物的特點,這樣就是描寫的東西格外富于詩意了。
二、多姿多彩的語言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僅具有至醇至真的詩意美,而且在語言上質樸、凝練、新穎、自然。下面從三個方面說一說朱自清先生散文語言的特點。
?。?、樸素自然,平中見奇:
朱自清先生非常注重語言的錘煉,但在運用語言時,決不矯揉造作,加以修飾渲染。如《春》中寫草:“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畫:“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寫人的活動:“坐著,躺著,大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延用了生活中的口語形式,不去注意的修飾,形成了樸素、自然的語言特點。
朱自清先生提倡人民用口語化的語言寫文章,這就是他提倡的“談話體”?!侗秤啊芬晃?,朱自清先生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做任何修飾、渲染,通篇文章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話里的詞藻。文中用詞造句都經(jīng)過認真考慮,決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里的“說定”,如果換成“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是說而不定,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父親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咐的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了遍數(shù)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的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注意的細微末節(jié)都提到了。這些詞語的運用強調說明了父親已為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的愛子之情躍然紙上,文中評議與所表達的感情,渾然一體,達到了古人所推崇的“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的藝術境界。
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先生崇尚樸實,但絕不顯露寒傖,朱自清追求雅淡,但是雅中有麗,但而不枯,平里透奇,如開篇說:“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要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樣的語句一層層寫下去,突出了秦淮河的船與眾不同。如果改為“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意思的表達上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后一種說法,字用的少,但去失去了樸素天然的味道。運用第一種說法,象是作者在同別人談家常,聊天似的。這就是朱自請先生的語言了。
還有些作品,如《荷塘月色》、《綠》等,語言華美、纖秾。可這些文章都是一些濃彩重墨的工筆畫,因此需要語言華麗,才能使形象顯得豐滿濃厚。雖然文字經(jīng)過了精雕細刻,千錘百煉,而且顯得雍容華貴,但是這些語言讀來,瑯瑯上口,頗有情韻,更顯示了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
?。?、精彩動人的修辭:
比喻,看來是修辭手法,其實也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技巧,他對作品“詩意”的創(chuàng)造是不無作用的,大凡有藝術才能的作家,都是素諳比喻技巧的。難狀之聲,難描之形,難繪之景,難傳之情,一旦到了他的作品中,就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出現(xiàn)了一個幽深迷人的意境。
朱自清先生憑借精巧的比喻藝術給讀者描繪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他寫春,獨具慧眼,敏銳捕捉主體和喻體“質”的相似點,把春天的美麗附于“剛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氣美,“小姑娘”的艷麗容顏美,“青年”的健壯身子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放射出詩意的光輝。
《荷塘月色》更是如此,朱先生將出水的荷葉,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葉子中零星點綴著的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顯示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比喻,更是叫人拍案叫絕。當描繪燈下水景和水面燈光時,寫道:“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黯淡的水光,象夢一般;那偶然閃爍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多么新奇的比喻啊!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實比實,朱自清則不然,偏偏以虛比實。“水光”,“光芒”都是眼里看的見的,相比而言,“夢”都是虛的了。“夢的眼睛”更是子虛烏有了。然而,奇跡正在這兒產(chǎn)生了,表面上看,這樣比法果是越比越渺茫,單實際上,正好表現(xiàn)了秦淮河上燈火初明時,波浪峰尖上跳蕩的燈光的情景,越琢磨越有味道。朱自清先生運用比喻的效果不在用人們熟悉之物比人們不熟悉的東西,“看似平常最奇崛”,但作者得來恐怕是頗費工夫了。
比喻用的精彩,其他修辭也同樣讓人另眼相看?!洞骸分袛M人的運用,“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一個“鉆”字,就表現(xiàn)出了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再加上“偷偷地”修飾,狀其不知不覺出現(xiàn),生動的表現(xiàn)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給寫活了。
《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好。”這一句朱自清用了排比的手法,可使人感覺不到作者在用這一種修辭方法,相反,倒覺得作者并未有意而,可見朱自清先生用語之精妙。
?。?、富于變化的句式:
朱自清先生錘煉詞語的功底很深厚,他的散文中有不少凝練形象的字,句式也富有變化,在散文中有著對稱或排比的句式,既流暢又整齊。疊詞疊句的運用在描述中加強了表現(xiàn)力?!洞骸分?,“坐著,躺著,大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這些語言,顯得活潑自然。
《荷塘月色》重的疊詞運用達26處,“蓊蓊郁郁”、“曲曲折折”、“亭亭的”、“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等等,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種疊詞多達72出之多,“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漣漪”、“于是人們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朦朦朧朧”、“富富麗麗”等,這一些疊詞的運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長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兒化語的運用,使文章讀起來錯落有致,瑯瑯上口,頗有跌宕回環(huán)的聽覺美感。特別是朱先生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規(guī)句式的沉悶,使文章語言在冼煉中現(xiàn)出多樣。
三、縝密精巧的形式美
朱自清的散文,有縝密精巧的構思,玲瓏剔透的結構?!侗秤啊窡o論寫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但在平時中去孕育著極為精巧的構思。一般寫人物,較多從正面著筆,或寫面部表情,或寫姿態(tài)服飾,正面寫有正面寫的好處,但寫多了也會感到呆板乏味,契訶夫給青年信中告誡說:“你忙著描寫人物的臉……這又是老一套,這樣的描寫可以省掉的,五場描寫得很詳細的臉,會使讀者的注意力疲勞。”(《契訶夫論文選》)
《背影》另辟蹊徑,全力寫父親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絕,全文共寫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作為父親,在兒子心中他的音容笑貌,無不了如指掌,然而當父親臨別時的一霎那,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的在月臺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卻深深的打動了兒子的心靈,頓時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覺。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漸漸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找不到了,猶如電影畫面樣慢慢淡去,影越淡情越濃,人越遠而心越近。第三次,從信中得知父親困頓際遇,在晶瑩的淚光中,又浮現(xiàn)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他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一幅父子告別圖。
寫人物從背影這個角度著墨,為數(shù)很少,而“文章有眾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眾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論文》)朱自清先生知難而上,選擇背影這一新穎獨特的角度,這是生活暗示給他的一種獨特的發(fā)現(xiàn),也是表現(xiàn)事物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顯露出了作者不隨人后,敢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才華。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在構思上也很精巧別致,歷代文人騷客游覽秦淮河都會留下不少詩文,“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等,各具特色,給人啟迪,朱自清先生總是獨辟蹊徑,從中挖掘“新意”,從“槳聲燈影”的角度寫秦淮河夜景,是新穎的。
文章開頭作者點出秦淮河的船,無論是大船還是小船,還是所謂的“劃柏子”,好像都能引起人的“情韻”,交待這些后,作者按空間、時間順序,從利涉橋到大中橋,從夕陽方下到素月依人,隨著汩汩的槳聲,勾畫出秦淮河的夜景,展露自己的情思。死死扣住“親景”,透過兩重玻璃射出的黃黃的燭燈,眩人眼目的汽燈,臨水妓樓上簾縫里射出的一線一線的燈光,河房里亮黃黃的電燈,豐富多彩的各種燈光,裝點著秦淮河,構成了秦淮河獨特的夜景。作者以燈影為主,從燈與水與月的關系中,勾勒出一幅幅畫面:華燈映水,雅中見麗;疏燈淡月,空靈寂靜,把秦淮河的夜景寫得淡雅,幽遠,及富魅力。作者的角度選擇的新穎,小中見大,因此,使文章格外貯滿詩意。
而《荷塘月色》意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靜”。《春》從多側面細描春之生機,而把文眼“一年之際在于春”置于描述之中,毫無斧鑿之痕。《松堂游記》虛實并舉,又一情貫注。關于倫敦和歐洲諸地的游記,行文力避“我”的出現(xiàn)。而“我”的情思,“我對西方世界的東方式的關照,并沒有消泯干凈。”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確實獨辟蹊徑,并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jīng)驗。他注意在構思上下功夫,辯證的處理“散”與“不散”的關系,既能揮灑自如又能使結構完整,使文章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完美境界。
他重視結構藝術,善于提煉和篩選,造成凝煉精美的詩的意境,他把樸素的真摯的感情看作是散文的藝術美的重要因素,因而力求避免雕琢和矯揉造作,更不以華麗的詞藻取勝,他那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致的觀察里,更是值得珍惜的。
總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總讓人愛不釋手,總是讓人難以忘卻。一讀起來,便迫不及待的想把他所有的作品讀一遍,。那父親的“背影”,時光的“匆匆”,秦淮河的夜,梅雨潭的“綠”,荷塘的月色,威尼斯的小舟……還有感人至深的《給亡婦》等等,無不給人一種“真情”、“多姿”的美妙意境。朱自清先生不愧為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美文”大師。
【摘要】朱自清是我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筆就象一支萬能的神棒,不論什么題材,都能幻化成優(yōu)美動人的散文。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藝術美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6-0343-01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以長詩《毀滅》奠定了他的新詩人的地位,以小說《笑的歷史》顯示了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才華。接著,他又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作為開篇,致力于散文的創(chuàng)作。他的“藝術性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蹤跡》(詩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等。經(jīng)過艱苦的藝術磨煉,朱自清終于成為一位有杰出建樹、有獨特風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對于創(chuàng)建白話散文作出過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對于“五四”以后以及當代的散文作家?guī)缀醵籍a(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1真摯深厚的感情流露
抒情的生命在于真實,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愈真實,就愈能見其真摯的美。只強調抒情的技巧則失其真,也必然失其美。朱自清偏重借敘事抒情的散文,感情委婉,細膩,纏綿,真切,一方面是注意到選材的詳略、筆墨的濃淡、布局的虛實,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是因為“有時磅礴郁積,在心里盤旋回蕩,久而后出;這種情感必極其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歸根結蒂,朱自清的“抒情小品”,在“五四”以后有別于周作人的沖淡,有別于俞平伯的纏綿,有別于徐志摩的矯飾,之所以能獨樹一幟,“另有種真摯清幽的神態(tài)”,這與他在抒情與敘事的結合中追求“真摯”的“聲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畫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較大的比重。在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筆描繪各種風景畫、風俗畫,他重視以形傳神,尤重形似,主張“以形為本”,“不求形似就無所謂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種繪畫的美。他的寫景作品確實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綠》),悠悠春風,瀟瀟春雨,青青春草,艷艷春花(《春》)——經(jīng)過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帶上了“個人”的色彩,現(xiàn)出一種繪畫美,使感情的抒發(fā)也愈具真切、細致。
3精巧緊縝密的藝術結構
散文的藝術魅力,集中地體現(xiàn)在藝術構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構思上是十分講究的??b密而嚴謹,新奇而精巧,營構合理。“設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這是我國古代散文一條傳統(tǒng)的藝術經(jīng)驗。唯有“眼”題旨才會有隱顯意境,才會有虛實,剪裁才會有詳略,結構才會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設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為構思的“焦點”,也成為將作品的思想與藝術辯證統(tǒng)一起來的“凝光點”。
4靈活多變的技巧運用
朱自清的散文技巧老練,靈活多樣。他既注意“形與神、虛與實、張與弛、動與靜、詳與略”等藝術手法的巧妙結合,又注意“對照、排比、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法上,更注重“白描”手法的應用。
擅用白描手法,是朱自清散文創(chuàng)作,尤其是他后期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色。寫父親、寫亡婦、寫葉圣陶、寫韋杰三等,都是平平實實地述其行狀,描其神韻,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最典范的便是《背影》中描寫父親“背影”的文字:“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文字,作者抓住幾個細節(jié),將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艱難動作真切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寫得平靜自然,沒有任何修飾,平平道來,簡潔勾勒,但情景細致,情感含蓄,人物神態(tài)栩栩如生。這種白描手法,在《給亡婦》、《兒女》、《我所見的葉圣陶》、《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揚州的夏日》、《倫敦雜記》等篇章中均運用得非常出色,形成了簡煉、流暢、樸素、平實的語言特色。
通感手法是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大量運用的另外一種手法,而且是現(xiàn)代散文作家中運用得最好的。例如《荷塘月色》有這么兩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的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緲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前句寫荷花的“清香”,本來是訴諸嗅覺的,他卻用“遠處高樓上緲茫的歌聲”這種聽覺來形容,讓人感覺到香氣的悠遠、飄緲,若有若無,形象生動;后句寫“光”和“影”的和諧,卻用“梵婀玲上的名曲”來比喻,將視覺通感為聽覺。在《綠》一文中,作者形容梅雨潭的水:“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這里則是視覺與觸覺的通感,用“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形象地描繪了潭水的柔滑、細膩。
結束語:在“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中,有“名士風”,有“紳士風”,有“隱士風”,而朱自清卻能夠獨樹一幟,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建立了“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必須指出,朱自清的這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正是“五四”以后我國白話散文嶄新的民族風格。朱自清認為,“中國文學向來大抵以散文學為正宗”,現(xiàn)代散文的發(fā)展,“正是順勢”。他的許多文章在“民眾文學”、文學的“通俗化”、“雅俗共賞”、語言的“談話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大多圍繞著關于散文的民族形式的問題。不僅在理論上如此,朱自清還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努力通過文學的民族形式來體現(xiàn)散文的民族風格。如在藝術構思方面講究“眼”的安設;在抒情方面善于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真摯美、繪畫美和“理趣”美;在結構方面注重貫穿線索,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藝術法則,把“明斷”與“暗續(xù)”統(tǒng)一起來;在語言方法對口語進行大膽的藝術錘煉,追求樸實平易、雅俗共賞的作風。他在我國古代散文的基礎上,繼承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并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造,建樹了他散文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參考文獻
[1]王昱.《〈從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之美》.遼寧行政學報.
[2]彭蘇.《淺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3]章霖.《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美》.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摘要:作為散文大家,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等,對現(xiàn)代散文的發(fā)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朱自清的散文是優(yōu)美的藝術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他的筆墨揮灑自如,把自然景色、物體狀貌描畫得栩栩如生,樸實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來,坦誠的真、濃郁的情、樸素的美深深打動讀者。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藝術
朱自清的散文優(yōu)美,行文如詩,他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散文風格,為白話美文提供了典范,為培養(yǎng)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jīng)驗。
朱自清是極少數(shù)能用白話寫出膾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他的一些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給亡婦》等,已經(jīng)與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為中國文學的經(jīng)典。朱自清擅長寫景與抒情,他寫景狀物的優(yōu)秀之作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仔細精準地觀察,對聲音、色彩的敏銳地洞察,通過千姿百態(tài)、千變萬化的鮮明形象,巧妙的比喻、擬人、聯(lián)想,融合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構成幽深、細致、豐滿的意境。
一、情感美
朱自清那種坦率而誠摯、自然而清新、懇切而質樸的語言能感染讀者。他那發(fā)自內心的感情,在思念親人、回憶往事的散文中表現(xiàn)得特別真摯純厚。如《看花》、《冬天》、《擇偶記》、《背影》等篇,把父子之情、夫妻之愛等描寫得那么生動、逼真,真善美與假惡丑在作者筆下是黑白分明的。
朱自清樸實地不加修飾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來,而不是憑借氣勢磅礴的結構和華麗的辭藻來吸引讀者。無論是寫景、記事、抒情,文章的字里行間都顯露出自己的個性特點,別具一格。在《看花》一文中,作者贊美平凡的梔子花,更是贊美那賣花的鄉(xiāng)下姑娘。“梔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她的香氣“濃而不烈,清而不淡”,“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對賣花人的同情?!逗酱械奈拿鳌穼λ^“精神文明”──“男女分坐”進行了尖銳的抨擊,“這不能不感謝船家和乘客諸公衛(wèi)道‘之功’;而論功行賞,船家尤當首屈一指。”“在黑暗里征服了二個女人,這正是我們的光榮;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見了。”作者的愛憎分明溢于言表。《生命的價格──七毛錢》寫了一個被兄嫂以七毛錢的價格賣掉的小女孩,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發(fā)出了人道主義的呼聲:“生命真太賤了!生命真太賤了!”表現(xiàn)出作者難以抑制的憤怒之情以及對于被摧殘生命的深切同情。作者向社會提出了嚴正的質問:“這是誰之罪呢?這是誰之責呢?”向那頹廢的舊時代發(fā)出強烈的抗議。作者大聲疾呼:“錢世界里的生命市場存在一日,都是我們孩子的危險!都是我們孩子的侮辱……”在《冬天》一文中,作者只是敘寫了冬天里三件平常的小事,但卻充滿令人動情的藝術魅力,它們表達出人性中的至情之美。其一是父親為三個孩子煮豆腐吃的情景,他“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父親的真情和愛心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其二是與友人夜游西湖的事,他們欣賞著夜景,“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兩星燈火。”其三是寫了一次回家時,作者看到“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這三件事看起來毫無關聯(lián),可是父親之情、朋友之誼、妻子之愛都通過“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體現(xiàn)出來?!侗秤啊芬晃募葲]有深奧的哲理,更沒有華麗的詞句,卻那么動人,那么使人讀后久久不能忘懷。最令人動情的描述是那段在特定場合下父親為兒子買橘子時的情景,“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些都被作者描寫得那么細致,特別是對攀爬姿態(tài)的描述,沒有修飾的文字,清淡質樸,但卻情真味濃,作者“淚很快地流下來”,深深地表達真摯的親情,扣人心弦,引來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
二、畫面美
朱自清的散文具有一種可堪入畫的藝術特色,意境刻畫情景交融。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無論是一處勝跡,還是一幅景色,都描寫得逼真如畫,朱自清的散文常常兼有詩情與畫意,文筆細膩,但不是濃妝艷抹;構圖簡潔,但樸素中顯出典雅。
在《春》里,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以盼春、迎春、頌春的歡快激情作為內在線索,描寫春天的畫面。如對花的描寫,“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用畫家的眼睛,既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描繪盛開的野花。在《匆匆》里,為了描畫時間飛逝的流,把太陽的移動擬人化。“早上,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步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作者幾筆便勾勒出一個個活生生的淡淡的畫面。在《綠》中,他筆下的景色都在躍躍飛動,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梅雨瀑從巖石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里的,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便呈現(xiàn)于眼前了”,“扯”和“鑲”描繪瀑布流處山澗的狀態(tài),既準確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體感。“仿佛是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那“厚積著的綠”,“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托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對“綠”的刻畫形象逼真,把那奇異的綠色寫得可以追尋,可以擁抱,可以醉人,甚至可以饋贈,寫出“綠”的生動畫面。在《荷塘月色》中,寫“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葉中“點綴著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寫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花葉上,“楊柳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寫樹縫里漏出的一兩點燈光,“是渴睡人的眼”。通過這些生動形象地描述,畫出了一幅清幽靜謐的荷塘夜景,把“荷塘”和“月光”描畫得出神入化。在《南京》、《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中類似的描畫比比皆是,將繽紛艷麗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態(tài)融為一體,真稱得上是妙手丹青。
三、詩意美
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詩人,他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詩的元素,形成了以詩為文的特點。朱自清的散文不但文中有畫,而且畫中有詩,具體表現(xiàn)在作者將詩的語言和結構用于散文創(chuàng)作中。郁達夫在《新文學大系》的《現(xiàn)代散文導論》中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朱自清能夠從平平常常的經(jīng)歷和見聞中選擇材料,通過創(chuàng)新樹立藝術形象,飽含著自己的感情、感受,這是他的散文富有詩意的原因所在。
《菏塘月色》里有詩,有情。朦朧的月色籠罩著墨綠的荷塘,月光、菏葉、樹影等景色,使人感到靜,路靜、樹靜、花靜、水靜,人在靜謐的世界里放開思緒。零星的花,縷縷的香,微微的風,淡淡的月,從而產(chǎn)生了“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所謂“恰是到了好處”的意境。對動的描寫以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來體現(xiàn),作者又筆鋒一轉,“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句話讓讀者深思,表達了作者“獨處”的心理,把那種寂寞、惆悵、沉悶的心情刻劃得惟妙惟肖,通過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使文章富有詩意?!洞掖摇肪褪且黄⑽脑姟?ldquo;時間”在作者的筆下被詩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感到它“逃去如飛”,吃飯、洗手、上床,都覺得時間匆匆溜過。陽光是“斜斜”的,它“輕輕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轉,時間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過……作者將不可見的時間描寫的具有強烈的可感性,疊字的運用也使它的語言具有節(jié)奏美。又如《給亡婦》,作者悼念死了三年的妻子,從十二年夫妻共同生活的河流中,撿拾幾朵小小的閃著摯情篤愛光彩的浪花。寫妻子對孩子的惦念、對家事的料理操心,真真切切地沒有絲毫虛華的字句。他的全部詩意都凝集在這些小事所滲透著的對亡妻的深深懷念的感情之中?!稖刂莸嫩欅E》中有一篇題為《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的文章,作者首先描寫了一幅畫面:綠色的簾子斜卷著;一輪圓月,“青光遍滿紙上”;嫩綠色的海棠花的葉子,“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兩只黑八哥,“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另一只“別過臉來對著這一只,已縮著頸兒睡了。”“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好鳥為什么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踞著的一支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來著?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兒嗎?舍不得那疏疏的簾兒嗎?”通過畫面及滿貯詩意的語句,發(fā)掘詩一般的意境。
朱自清的散文是優(yōu)美的藝術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口語性,自然親切,雅俗共賞。讀者能體驗著文中所表露出的豐富的情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欣賞如詩的字句。從朱自清的散文中我們不難看出,越到后來,他越追求這種樸素自然的境界。這種境界體現(xiàn)的是一種“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美,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藝術風格,是博大精深后的平易淺近。朱自清的散文絢麗之極乃有平淡,樸素從風華中來,自然由雕飾脫胎,終于達到爐火純青、自成高格的境界。
參考文獻:
?。?]吳宏聰,范伯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2]朱自清.朱自清散文經(jīng)典全集[M].北京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林非.朱自清名作欣賞[M].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