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0-04-25 來源: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 投訴建議
2021-02-05
2021-01-14
2020-12-17
2020-12-16
2020-11-27
【628568.com--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文摘
1、能否保護和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于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頁
2、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shù)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nèi)容(作業(yè)的性質(zhì)),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
摘自:《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頁
3、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表,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shù)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lǐng)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7—8頁
4、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這里的問題還不僅在于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shù)量上的增長。數(shù)量可以轉(zhuǎn)化為質(zhì)量:襯托著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么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yè)質(zhì)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敘述、演講)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8頁
5、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必須使閱讀能達到這樣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前一種能力超過后一種能力的程度越大,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細,——而這一點正是順利地學習和整個智力發(fā)展的極其重要的條件。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0頁
6、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條能力是怎樣發(fā)展的。……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yè)。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讀過以后,能夠清晰地領(lǐng)會對象的整體和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約性。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0頁
7、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于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1頁
8、他們對周圍世界中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愿望就表現(xiàn)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6頁
9、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請你們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把現(xiàn)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于思考、分析和觀察的對象吧。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7頁
10、請記?。簝和膶W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1頁
11、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jù)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1—22頁
12、請你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guān)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fā)展。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2頁
13、如果詞不是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如果兒童只是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chuàng)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詞把它們表達出來,那么他就會對詞采取冷淡,漠不關(guān)心和不易接受的態(tài)度。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4頁
14、學生把讀過的東西或者教師講述的東西背得爛熟,回答得很流暢,——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然而這種積極性未必能促進智力才能的發(fā)展。教師應當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fā)展。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4頁
15、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fā)現(xiàn)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4頁
16、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赡芤粋€學生記住了所學的東西,而另一個學生卻有所遺忘。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得充當學生腦力勞動的指導員,使每一個學生在聽我的講解時,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從意識的倉庫里把所儲存的東西抽取出來;而如果在意識的倉庫里的某個地方正好是個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處斷了線,那我就得補充講解,填補這個空白,克服思路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6頁
17、對事實的思考,同時也就是對概括的逐步的識記。思考和熟記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得越鮮明,學生的知識就越自覺,他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就越強。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8頁
18、如果學生在小學里就能在思考事實、現(xiàn)象的過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獲得了腦力勞動的一種重要品質(zhì)——他能用思維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的事物、事實、情況、現(xiàn)象 和事件,換句話說,就是他學會了思考各種因果的、機能的、時間的聯(lián)系。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8頁
19、學生會不會對算術(shù)應用題的條件進行思考(特別是在四、五年級),正是取決于他是怎樣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沒有思考過足夠數(shù)量的事實而單純背誦抽象概括的學生,就不會思考應用題,不能用思維把握住各個數(shù)量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相反地,如果學生在腦力勞動中對抽象真理的識記是以深入思考事實為基礎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識記,那么他在算術(shù)應用題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數(shù)字,而是各個數(shù)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guān)系。學生啊應用題的條件讀一遍,先撇開數(shù)字不管而對它進行思考,先不進行具體的算術(shù)運算,而是先設想一個總的解答步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8頁
20、在學生的意識中,不明確的、模糊的、膚淺的表象越少,壓在他肩上的學業(yè)落后的負擔就越輕,他的思想對于以后再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準備就越充分,他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果就越好。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0頁
21、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3頁
22、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jié)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思考知識時的腦力勞動越有效,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所需的時間就越少,下一節(jié)課上檢查功課所花的時間就越少,因而可用來講解新教材的時間就越多。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5頁
23、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guān)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可以說,評分是教育上最精細的工具之一。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7頁
24、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9頁
25、你要把自己的學生從書本和思考引導到活動,再由活動引導到思維和詞?;顒討斵D(zhuǎn)變?yōu)閷W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則應當通過詞表達出來。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4頁
26、為什么學生的作業(yè)里有許多錯誤,寫得文理不通呢?我認為,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與知識之間的關(guān)系失調(diào)。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4頁
27、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言語和思維連接起來的橋梁。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5頁
28、如果你們想使自己的學生成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嚴整的、明確的、合乎邏輯順序的思維通過清楚的說明和解釋表達出來,那么你就應當吸引他們參加富有思想內(nèi)容的勞動,把知識體系的關(guān)系和相互聯(lián)系在勞動中體現(xiàn)出來。請你記?。簞趧硬粌H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fā)展,是一種思維和言語的素養(yǎng)。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7頁
29、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zhuǎn)”,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7頁
30、對一個善于觀察的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培養(yǎng)起對科學書籍的感受性。不經(jīng)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wěn)定的興趣。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9頁
31、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1頁
32、為了使學生學會自覺地把概括的東西運用于生活實踐,必須讓他們獨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實,思考這些事實,并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整理、對比和分析。對事實的搜集和加工,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狀態(tài),即能動的狀態(tài)——從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體系中自覺地挑選出必要的規(guī)律性、特性和定義的狀態(tài)。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5頁
33、搜集和加工事實是一種特殊的技能,有了這種技能,就能使知識經(jīng)常地處于發(fā)展之中,而這種發(fā)展又是具有深刻的特性的:學生不僅在分析他周圍發(fā)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維。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5頁
34、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訝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6頁
35、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6頁
36、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fā)現(xiàn)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7頁
37、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的產(chǎn)生,來源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形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串連起來的那些線索。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7頁
38、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quán)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但是如果不給它提供事物(與事實和現(xiàn)象進行生動的接觸,體驗到認識的歡樂),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8頁
39、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xiàn)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的體系里去。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所講授的科學知識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學生感到這些知識是幫助他把“頭腦里已有的”東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9頁
40、要能把握住融通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的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82頁
41、不隨意注意應當與隨意注意相結(jié)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xiàn)這種結(jié)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里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說,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松。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83頁
42、你們要到思維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勞動中去教給兒童思維。要讓詞在進入兒童意識的時候帶著鮮明的情緒色彩。直觀性原則不僅應當貫穿在課堂上,而且應當貫穿在教學和教學過程的其他方面,貫穿在整個認識中。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85頁
43、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須在整個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學共產(chǎn)主義的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精神教育自己。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95頁
44、如果你想教你的“頭腦遲鈍”的學生學會思考,那就請你把他們領(lǐng)到思維的源泉哪兒去,那里會展示出現(xiàn)象的鏈條,一事物的結(jié)果成為另一事物的原因。思維過程緩慢的學生,當他努力用思維來把握這根鏈條,在記憶中保持住幾樣事實、事物和關(guān)系的時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種無可取代的思維訓練。問題在于,在各種現(xiàn)象的鏈條中,要一個接一個地進行發(fā)現(xiàn),好比在兒童前點燃起思考的火花,它們會刺激思維過程活躍起來。只要點燃這種火花,兒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現(xiàn)象。這種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維過程的活動性和推動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99頁
45、死記硬背的產(chǎn)兒,它的最不吉利的產(chǎn)物之一,就是書呆子氣,就其實質(zhì)來說,這就是扎教小孩子時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來。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青少年的智慧尚處于幼稚階段,卻又企圖讓他們掌握嚴肅的科學知識。這樣就使知識脫離生活實踐,使智力活動和社會活動的領(lǐng)域受到局限。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01頁
46、不隨意識記,它在本質(zhì)上區(qū)別與對教科書材料的有意識記河邊背誦。這種識記建立在濃厚的興趣、思考和讀得入迷的基礎上,——在這里,認識的情緒因素起著很大的作用。不隨意識記(閱讀有趣的書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fā)達,他保持和再現(xiàn)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02頁
47、如果有意的隨意的識記是建立在不隨意識記、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的,那么少年們在學習教科書的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許多疑問。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02--103頁
48、學習優(yōu)秀經(jīng)驗,這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14頁
49、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提高自己的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問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就是不可思議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15頁
50、誘使兒童自覺地、刻苦地從事腦力勞動的一中部最強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賦予他的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兒,使他感到愿意給自己的親人(媽媽、爸爸)帶來喜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16頁
51、兒童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事實上來解釋剛才講過的規(guī)則,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識記的目的,以及經(jīng)過他們的意識思考過的事實越多,那么這條規(guī)則的識記和在記憶中的保持就越牢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32頁
52、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33頁
53、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周轉(zhuǎn)”,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而首先是不能用來去獲得新的知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41頁
54、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精神修養(yǎng)和興趣,取決于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于:教師到學生這里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50頁
55、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利用原來已有的知識,對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比較,然后做出獨立的結(jié)論。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52頁
56、掌握知識和獲得實際技巧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復雜的認識活動。強烈的學習愿望、掌握知識的愿望,是這一活動的重要動因。列寧寫道:“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列寧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頁)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53頁
57、熱烈的學習愿望是一種道德的和政治的情感,培養(yǎng)這種情感首先是我們教師的職責。學習愿望并不取決于學生的任何天賦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勞動中、在克服困難中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一種品質(zhì)。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56頁
58、熱烈的學習愿望就是學生在掌握知識或完成實際作業(yè)的每一具體階段上,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所體驗的一種道義上滿足的狀態(tài)。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58頁
59、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取得更大成績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振奮的、生氣勃勃的“情調(diào)”,具有重大的意義。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0頁
60、課堂教學應當引起良好的情緒感覺,即從學習中得到的滿足感、從掌握新知識的緊張勞動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勞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1頁
61、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最重要的動因。……培養(yǎng)學習愿望,有助于鞏固學生集體,加強集體主義情感,促進互相幫助的志趣。每一個教師集體的任務,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這種情感,并把它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質(zhì)量,提高學校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其保障正在于此。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1--162頁
62、要使小學生的智力生活豐富多彩,就必須保持思考和記憶的和寫。……首先要使兒童善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尋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認識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3頁
63、當兒童用自己的智慧把握住一個真理以后,他就借助它去解釋許多新的現(xiàn)象。但是,兒童理解了的東西越多,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不理解的東西,于是他就會更加積極地思考,對知識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一個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真理,他也就會以巨大的積極性和強烈的興趣去感知和識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4頁
64、只有在書籍成為學齡初期兒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會有學習的愿望,這種愿望才能確立起來。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6頁
65、閱讀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贊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7頁
66、通過閱讀而激發(fā)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成長,取得收成。由于能對書籍進行思考,學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學生對書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內(nèi)心中由于書籍而激發(fā)的喜愛感越強烈,他學習起來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8頁
67、創(chuàng)作是獨立思維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兒童認識到自己思考的歡樂,體驗到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上的滿足。讓每一個學生都做到這一點是多么重要表現(xiàn)啊!沒有智育就不可設想會有完滿的教學,而智育正在于使兒童用語言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時,感到自己是一個作者,為把生活、自然界、人與人的關(guān)系的美變成思想美而感到由衷的喜悅。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9頁
68、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9頁
69、追求知識的愿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松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于自愿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千萬條根須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yǎng)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愿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yǎng)自豪也就會 意味著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愿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69頁
70、小學的任務就是逐漸地使兒童養(yǎng)成不僅在體力勞動中而且在腦力勞動中克服困難的習慣。應當使兒童懂得腦力勞動的真正的本質(zhì),那就是:要努力地開動腦筋,要深入地鉆到事物、事實、現(xiàn)象的各種各樣的復雜而微妙的關(guān)系、細節(jié)和矛盾中去。無論如何不要讓學生感到一切都輕而易舉,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難。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要同時培養(yǎng)腦力勞動的素養(yǎng)和自我紀律。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73頁
71、體力勞動對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地豐富的思想的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正是在體力勞動的過程中,形成著學生的極重要的智慧品質(zhì):好奇心、鉆研精神、思考的靈活性、鮮明的想象力等。學校的極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運用知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78頁
72、用記憶來代替思考,同背誦來代替鮮明的感知和對現(xiàn)象本質(zhì)的觀察,——這是使兒童變得愚笨,以至最終喪失了學習愿望的一大弊病。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187頁
73、兒童能夠非常敏銳地感知那些鮮明的、富于色彩、色調(diào)和聲音的形象,并把它們很深地保持在記憶里。小孩子常常會使大人吃驚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圍世界的形象的過程中,在他的意識里產(chǎn)生的使人最為意想不到的問題。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88頁
74、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應當停留在具體思維上。形象思維是向概念思維過渡的必不可少的階段。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195頁
75、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tài)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03頁
76、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好鉆研的、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我認為童年正是培養(yǎng)思維的時期,而教師是悉心地造就學生的集體和精神世界的人。關(guān)心兒童大腦的發(fā)育和強壯,使大腦這一面反映世界的鏡子經(jīng)常保持清晰和易感,——這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04頁
77、在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有1/3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2/3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非必修的閱讀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210頁
78、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刻求知識的火焰。只有教師才有可能想兒童揭示出:思考,這是多么美好、誘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11頁
79、教師的真正的思維素養(yǎng),就在于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夠看見學生的思路是怎樣發(fā)展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215頁
80、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的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17頁
81、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向?qū)痰膶W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教師在自己的關(guān)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師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關(guān)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學生感知所教的東西就很費力,甚至聽不懂教師的講述。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21頁
82、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22頁
83、讓事物和事實、現(xiàn)象和事件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少年學生自己的東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識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結(jié)果,他就能獲得并同時運用這些知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25頁
84、如果少年的腦的“情緒區(qū)域”長時間地處于興奮狀態(tài),興趣就會消失,疲勞和漠不關(guān)心的態(tài)度就會來臨。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0頁
85、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少年過度興奮(喧嘩、手舞足蹈),這時教師就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而這么一來,則使學生更加興奮。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0頁
86、實踐證明,當課堂上所講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額”的已知的東西又包含一定“份額”的新的東西時,才能喚起建立在思維的本質(zhì)上面的穩(wěn)定的興趣。如果教師的講述里完全都是新材料,那么學生就無法把新材料跟自己的思想掛起鉤來:教師本來想竭力保護的學生的思路就會中斷,學生就會被一種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的感覺所控制。揭示出已知的東西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nèi)部的深刻的聯(lián)系,——這是激發(fā)興趣的奧秘之一。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1頁
87、學生和教師好比是在共同構(gòu)筑一座樓房,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接過一塊塊的磚頭時,要知道把這些磚頭壘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見整個樓房,用兵思維來把握它,不時地站得遠一點來看,把這個建筑物看成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先驅(qū)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3頁
88、如果學生的抽象的概念、結(jié)論、判斷是他們在研究和分析周圍現(xiàn)實的過程中形成的,那么他們就能養(yǎng)成一種寶貴的腦力勞動的品質(zhì)——即不僅通過直接觀察而且間接方式去研究、認識和探索事實和現(xiàn)象的能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9頁
89、我們不允許“反復咀嚼”已經(jīng)熟知的東西,以免引起少年對知識的冷淡 和輕蔑的態(tài)度。需知少年們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而不是再現(xiàn)知識的機械儀器。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32頁
90、天才和技巧——這首先是一種為達到目的而克服困難的頑強精神。只有在為取得新的成就而從事頑強的勞動的道路上,才能展示出兒童的天資和才能的新方面,擴大他們的興趣范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62頁
91、有些教師竭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減輕兒童的腦力勞動,他們忽略了這樣一點,就是不僅要使兒童認識一些東西,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而且要把一些東西深刻地記住和永遠保持在記憶里。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69頁
92、教師所教育的對象是正在經(jīng)歷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迅速成長時期的兒童。不應當把兒童的頭腦看成一種什么活的裝置,它被現(xiàn)成地交給教師,以便不斷地掌握知識,把知識識記和保持在記憶里。……如果教師忘記了必須關(guān)心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必須關(guān)心大腦兩半球皮層細胞的增強,那么學習就會使兒童的頭腦變得遲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69頁
93、不應當把學習僅僅歸結(jié)為不斷地積累知識、訓練記憶和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會使兒童變得遲鈍和愚蠢,既有害于兒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兒童的智力發(fā)展。……讓孩子們?nèi)ビ^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shù)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guān)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guān)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guān)心別人的命運。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69--270頁
94、為了使學生學會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去思考閱讀過程而是思考所讀的東西的內(nèi)容,那就必須使學生在小學學習期間花在朗讀上的時間不少于200小時(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而花在默讀、視讀上的時間不少于2000小時。教師們把這件工作在時間上加以妥善分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84頁
95、在認識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的屬性時,少年不僅注意那些明顯的、易見的、作用于感官的屬性,而且注意那些隱蔽的、不易覺察的屬性,并且他們更多地是對后一種屬性進行思維的分析。這一特點既表現(xiàn)在少年的興趣上,也表現(xiàn)在他們的志向上,而特別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他們的積極的活動中。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93頁
96、少年的智力積極性不僅要求從事獨立的腦力勞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識到這種勞動的智力目的(遺憾的是,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并且由此而體驗到智力情感。我們考慮到這個特點,盡量使少年的智力活動集中到對事物、現(xiàn)象、事件的總的評價、說明和描述上。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97頁
97、少年的思維積極性增強的另一個證據(jù),就是他們常常要對一個問題作出絕對的、最終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詳盡無遺的證明。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98頁
98、在對周圍現(xiàn)實的智力的和道德的評價的形成過程中,隨著學生的概括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在教師的描述和解說中的任何一點點不明確、含糊和不準確的情況,都會降低少年對進一步的智慧努力的興趣。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98頁
99、少年本身做出的判斷就常常帶有極端的絕對性。但是,我們不應把這種現(xiàn)象看做是過分自信的表現(xiàn)。相反地,少年往往是竭力地以其絕對性來掩飾自己的疑問和缺乏信心,他的感情用事有時好像是在彌補自己在智力上的不明確性。實際上,少年的這種絕對性,是他想斷定自己的思想正確與否的一種手段。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99頁
100、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根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215頁
101、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把不信任的毒藥摧殘致死的。所謂要關(guān)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guān)心他的利益和幸福,關(guān)心他的完滿的精神生活,這首先是意味著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兒童信任你,因為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你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guān)心兒童,毫不妥協(xié)地反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中那種對兒童漠不關(guān)心、冷酷無情的現(xiàn)象。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16頁
102、教師要有學習的愿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秘的志向,沿著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16頁
103、只有教師關(guān)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16頁
104、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簩τ诿恳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jīng)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19--320頁
105、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且努力認識贊成的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38頁
106、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41頁
107、教育的藝術(shù)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個少年扎這種愿望當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只有當一個少年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時候,他才是真正地開始了自我教育。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49頁
108、從本質(zhì)上說,只有發(fā)展羞恥心和對不知羞恥的不可容忍性這種細膩的情感,才能預防個性的消極性和逍遙性,才能預防那種平常稱之為“風向哪邊刮,就向哪邊倒”的思想和作風。而這種“隨風倒”的人,正是最容易變成違反犯罪者的那批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54頁
109、每一個人,早在童年時期,特別是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應當獲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滿的幸福,享受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歡樂。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61頁
110、只有當學習是在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進行的時候,只有當集體與個人的和諧成為這種豐富性的核心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人愿意去從事的活動。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68頁
111、學習——這并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里。……教師的任務就在于,要敏銳而巧妙地、堅持不懈而嚴格地要求地培植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幫助兒童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勞動,這種勞動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而取得成果的時候才是易中愉快的勞動。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74頁
112、智力、能力的發(fā)展和整個智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集體和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豐富。在學校里,應當讓智力生活之火永不熄滅地燃燒和發(fā)光;教師和學生的智力興趣越豐富多樣,知識的最重要的泉源——書籍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越珍貴,那么智力局限性、對知識抱冷淡態(tài)度的危險就會越小。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76--377頁
113、真正的閱讀能夠吸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沒有這樣的閱讀,一個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88頁
114、由讀書引起的精神振奮的狀態(tài),是一個強大的杠桿,借助它能把大塊的知識高舉起來。在這種狀態(tài)下,腦力勞動的強大的源泉——不隨意注意和無意識記,就會被打開而洶涌奔流。精神振奮和受到鼓舞的情緒越強烈,就會有越多的知識進入人的意識。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94頁
115、如果一個少年還沒有著迷地愛上一本科學書籍,在“思考之室”里沒有他最喜歡去翻閱圖書的那個書架,那就是說,我們還沒有找到通往他的心靈的那條小路。當少年在“思考之室”里讀過幾本書而體驗到認識的樂趣以后,他才會在家里看書。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讀過哪些書,書籍對他意味著什么,這一點決定著他的精神豐富性,決定著他對生活目的的認識和體驗。這一點也決定著青年人的觀點和情感的現(xiàn)成,決定著他對自己的義務的態(tài)度。(注:蘇霍姆林斯基把閱覽室稱為“思考之室”按他的話說,“是為了強調(diào)表現(xiàn)出書籍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394頁
116、學習——這并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移到學生的頭腦里,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相互關(guān)系。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07頁
117、促使兒童學習,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使他刻苦頑強地用功學習的最強大的力量,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當兒童心里有這股力量的時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會受到兒童的敬重。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07頁
118、每一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上學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著兒童所關(guān)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顆火星交給我們,做教師的人。這顆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tài)度所熄滅。要是我們,做教師的人,在心里也像兒童對待我們那樣,啊無限的信任同樣地給予他們就好了!那將是一種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諧。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09頁
119、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shù)家和詩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2--413頁
120、真正的教育能手……他的課時計劃里并不寫敘述(演講、講解)的內(nèi)容,而只寫一些為了指導學生的腦力勞動所必要的關(guān)于課堂教育過程的細節(jié)的簡短的紀事。……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處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學的東西的內(nèi)容本身,而是學生,是學生的腦力勞動,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3頁
121、如果教師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氣去回想教材內(nèi)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么兒童就會不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后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那種對教材的知識很膚淺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造成一種虛張的聲勢,人為地夸夸其談,企圖借此來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影響,但是這樣做的結(jié)果卻是可悲的:虛張聲勢會使人空話連篇,愛說漂亮詞句,所有這些都會腐化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內(nèi)心空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4頁
122、如果在教師的講課里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么學生的心靈對于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由此我們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jié)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知識——這是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方面之一。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4--415頁
123、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 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6頁
124、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善于在兒童的腦力勞動過程中,在游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內(nèi)觀察兒童,以怎樣把觀察的結(jié)果轉(zhuǎn)變或體現(xiàn)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17頁
125、課——是點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顆火星。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22頁
126、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對具體的學生實施個別的影響,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激發(fā)他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得到表現(xiàn)。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22頁
127、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學習、掌握知識變得很輕松、毫無困難。恰恰相反,當學生遇到困難并獨立地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他的智力才會得到發(fā)展。必須給學生挑選出這樣的智力任務,使他使足力氣,集中注意,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認識未知的東西,使他取得成績,同時認識到:不付出勞動就體驗不到克服困難的歡樂。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38頁
128、要使知識得到發(fā)展和深化,教師必須特別重視課外閱讀:學生在讀些什么,他在書籍的海洋里找到了哪些雜志和科普性的小冊子和書籍。在課堂上所學的東西,以及要有目的地識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東西,都應當在日后通過新的事實和現(xiàn)象加以反復地思考和理解。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41頁
129、教育過程的技巧就在于,要使學生的作業(yè)形式反映出他們的思維過程,使教師有可能根據(jù)學生活動的外部表現(xiàn)來判斷,學生是怎樣思考的,他們遇到了那些困難,等。如果教師要等到上課結(jié)束后才去了解學生哪里懂了,哪里不懂,那么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447頁
130真正精通教師工作的教師是不把教材的提綱寫進課時計劃的。他的知識就在自己的頭腦里。課時計劃只不過是對教材的教學論的加工而已。這是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如果教師死守住講課提綱,如果教師很費勁地尋找著他要講的話,那么學生就很難聽懂教師所講的東西的意思,他們的頭腦里就會是一團亂麻。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48頁
131、只有成為教師的教師,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lǐng)導者,受到人們的信任和愛戴。而要成為教師的教師,你就要一天比一天深入地鉆到教學和教育過程的細節(jié)和微妙之處去,那時候,人們稱之為塑造人的靈魂的藝術(shù)的東西,才會在你面前一點一點地展開新的境界。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453第頁
132、只有你自己依戀孩子們,離開他們就感到無法生活,只有在跟他們的接觸中你才能找到幸福和歡樂的時候,孩子們才會依戀你。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61頁
133、當談到集體對人的個性的巨大影響時,經(jīng)常是這么來解釋某些青少年缺乏教育的原因的:既然如此,那就是說,集體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對學生的教育不夠,而教師呢,據(jù)說是不善于通過集體來影響個性。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69頁
134、只有當教育者時刻關(guān)心使這條大河流域沒有一支溪流干枯、腐敗和發(fā)臭,那時候集體才能成為人的精神、人的個性的一汪活水。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69頁
135、所謂和諧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在本質(zhì)的表現(xiàn),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chuàng)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guān)系中的表現(xiàn)和顯示。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471頁
136、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guī)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73頁
137、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使他們的心靈由于勞動的幸福而充滿快樂。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474頁
138、兒童在掌握知識上越感困難,在他通往良好學習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礙越多,那么盡量設法讓他在別的勞動創(chuàng)造的領(lǐng)域里突出自己這一點就越重要。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77頁
139、勞動,使人在勞動中表現(xiàn)自己,理解生活的意義,認識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為自己的人的尊嚴而自豪,珍惜自己的榮譽,——只有這樣的勞動才是道德的開端。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fā)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愿望,實質(zhì)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每一個人想在集體的眼光中成為好人的愿望越深刻,他對集體的教育影響的敏感性就越強;而只有當一個人有某一點可以自豪,在為人們的勞動中取得某些成績的時候,才有可能產(chǎn)生這種有深刻道德意義的愿望。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78頁
140、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zhì)。這些素質(zhì)就像火藥: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兒。靈感、對年長或同年齡同學的技藝的熱烈愛慕,就是這樣的火星兒。……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給教師的建議》第491頁
141、教師不僅在把積極的知識傳授給兒童,而且也是兒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和人的個性形成過程中從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種教育現(xiàn)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個階梯。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493頁
142、以人為的手段來促使記憶積極化,并不能保證腦的完善的機能性活動。離開對人的整個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諧影響,發(fā)展就是不可能的——這才是主要的結(jié)論。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00--501頁
143、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jù)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沒有這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學習的愿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但是讀書是要教給學生的。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21頁
144、對所讀的東西的領(lǐng)會取決于閱讀過程的情緒色彩: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閱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么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刻印在他的意識里。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22頁
145由于學生在上學的年代里智力興趣很貧乏,所以造成他們在中學畢業(yè)后的精神生活的狹窄和內(nèi)心的空虛,而這些正是青少年當中發(fā)生許多不健康現(xiàn)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22頁
146、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fā)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當中發(fā)生的許多悲劇的根源正在于此:一個人如果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會產(chǎn)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別人和冷酷無情的現(xiàn)象。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25頁
147、為了滿足少年們喜歡進行抽象思維和對事實進行深入思考的這種精神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實而吝嗇地給予概括。對少年和青年們來說,最有興味的講課,是那種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而不講完的講法。我們在講述事實的時候,給學生提供讓他們在頭腦中分析和比較這些事實的余地。據(jù)我們觀察,由事實過渡到概括性的結(jié)論——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充滿情感的時刻,就好比是學生攀上了一個高峰,為取得勝利而滿懷喜悅。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費盡心機地考慮,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實現(xiàn)這種提高,怎樣幫助學生“攀上高峰”,使他們成為“思想家”和“發(fā)現(xiàn)者”。教師竭力在教材內(nèi)容中為學生尋找供他們進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36頁
148、對少年的腦力勞動進行的觀察使我們得出一條結(jié)論:如果濫用那些有些有趣的、形象的、鮮明的、花花綠綠的東西,就會導致學生過于興奮:教師總有人小聲講話和做小動作。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39頁
149、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給教師的建議》2000年1月版第541頁
150、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與如何愛護兒童。
151、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滅。
152、教育者的愛護和關(guān)注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